之前大牛在《教学 VS 科研,你爱我还是爱她?》一文中探讨过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当时提到过教育部明年将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现象。不考虑实际实施情况如何,从理论层面上来说这对立志于教学的老师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改变“重科研、轻教学”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是“零科研”,该写的论文还是要写的,毕竟这是和职称评选直接挂钩的,除非你不评职称

你心里有没有闪过这么一个念头?如果学校没要求,如果教学工作在评职称的占比多一些,我就不写论文!

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该写的论文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有不写论文、不评职称的大学老师吗?

还真有——河南大学的常萍老师。

例外:一场专门给副教授举行的聘任仪式

1月7日,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在河南大学举行。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个聘任仪式由校人事处处长主持,教务处副处长致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授聘书。专门举行一场如此高规格的聘任仪式,只是为了聘任一个副教授。这样的情况在河南大学从未有过,在其他高校也不多见。

“河南大学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行聘任仪式,这是第一次,还是为一位副教授。”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海峰老师在朋友圈中感慨。确实,以前一般是聘任黄河学者等专家学者,才会由校长或副校长亲自颁发聘书,单独给一个老师举行聘任副教授的仪式,这还是第一次。这场聘任仪式的主人公,就是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退休教师常萍老师。

传说:听过课的人说是经受了精神洗礼

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课堂却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退休时还是个讲师……多年来,校内外关于常老师的故事和江湖传说从未断过。

  

“听她的课是在接受一种洗礼,一种穿越尘世满身满心污垢踏入圣地进行除尘的洗礼。”听过她的课的人会这样感慨。

“她课讲得特别好,感觉蹭课的人比本班的学生还多。”陈小南回忆起第一次去蹭课的情况,提前半个小时到,班里已经没位置了,她只好和很多人一样站着听课。

“站着连听了两节课,虽然有点累,但听她讲起课来,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完全沉浸在课堂中。”陈小南说,常老师给她的印象是,微胖的身材,有些稀疏的长发,讲起课来会很飘逸,板书文字也是龙飞凤舞,再加上手臂挥舞的动作,煞是有力度。第一次听课,她就被这位先生震撼了。

“在我进去之前不知道这位老师是谁,在我听完后只觉得如同经历了一次隐秘之旅,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她是常萍老师。现在觉得,这就是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多年前,外语学院的学生张戡误打误撞走进她的课堂,多年后,她犹记得,常先生那堂课讲的是王维的《鹿柴》。

“她把对人生的感受、想法都贯穿到自己的教学中,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人生的感悟。”她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的黄鑫说,她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舞蹈。

  

个性:不评职称的她 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在高校,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是很大的,而常萍却说:“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差距多少,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也没有打听过。我不在乎这个。”因为晋升高级职称是一定要有论文和专著的,而常萍却觉得这个没意思,到现在连一篇论文也不肯写。

常萍教她的学生们在当代社会要学会“诗意地生活”,她自己也在用毫无做作的行动守护内心的真实。她在努力实现回归到本然的愿望,她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从而可以不在意论断,自由自在地活着。

“她的每一堂课整理出来都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但是她没有那么做。”很多熟悉她的老师和学生感慨,如果常老师的内心不那么平静,不是把功利看得很淡,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她曾自评:“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二色。”曾有很多媒体和记者想要采访她,都被婉拒,记者也曾经试图想直接采访她本人,同样被婉拒,只能用旁人的观感来描述大家心目中的常老师。

她越是低调,江湖中的传说就越是不断。渐渐地,不仅是河南大学的学子和校友,河南大学之外的人们,也对她有无限的好奇和企盼,想要亲耳聆听她那“黑白两色,粗细线条,无彩无色”的讲课。

可惜:学生心中的“口碑教授” 退休时仍是讲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常萍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她从1983年开始在河南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直到退休,依然只是个讲师。2015年6月19日,她上完了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那堂课,除了她当时教的学生,她多年前的学生和同事也专程去听了她的“最后一课”。

“常萍老师放下粉笔,轻轻拍打双手,来不及擦去脸颊上挂着的汗水,便赶紧向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致意。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常老师只好再鞠躬微笑着示意大家停下来。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掌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黄鑫这天也专门去听了这“最后一课”。

2015年10月,常萍以讲师身份正式退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河大学子的心目中,只有讲师职称的常萍老师,是“口碑教授”,是真正的教授。

  

肯定:高级职称不过是“迟来的认可”

2014—2015学年的寒假,主管教学的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从朋友圈了解到她的事迹。这时,距常萍老师退休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了。开学后不久,刘校长专门“点名”听了常老师的课。“通过课堂教学,验证了寒假期间我在微信平台上看到的文章,不仅是验证,而且是有血有肉地丰满了我对常萍老师的认知。”之后近一年的了解,让他对常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个聘任证书,是个迟来的认可。”在聘任仪式现场,刘志军说,在常老师以讲师职称办理了退休手续之后,经学校研究,决定聘任常萍老师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这是对常萍老师迟来的认可。刘志军说,这个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她个人的,实际上是发给以常萍老师为代表的、长期以来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潜心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同时又得到老师特别是同学们高度认可的老师们的

“要感谢众多同仁还有学生对我生存选择的尊重,以及对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拥有的才华的欣赏,由于有了这种尊重和欣赏,我才敢、才能、才会自由驰骋。”在常老师看来,是学校给她提供了成就教书梦想的舞台,正是河南大学百年老校独有的宽松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才使她能够坚守梦想。

她依然希望这只是一个聘书,而不是压力,也希望自己不辜负在它背后的所有涵义。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自己还有众多关注她的人,能把它放下,“因为我仍然是也只是一个喜欢在空旷的天地间静悄悄行走的过客。”

看到常老师的故事,你是苦笑还是激动?觉得不写论文也完全不影响自己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对啊,不写论文、不评职称从来不会影响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教学通常是你向学生施展魅力的唯一途径,但是,你会成为另一个不写论文、不评职称的大学教师吗?

本文源自搜狐平台上江城故事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阅读原文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教学好助手(boxuegu)

教IT、学IT都会关注的公众号

定期推送IT技术、教学干货和教师话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