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武恩玉
目 录 第 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的作用及组成部分 1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 1.1.3 电路的工作方式 3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3 1.2.1 电流的参考方向 3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4 1.2.3 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 5 1.2.4 国际单位制中变量的单位 5 1.3 电功率和能量 5 1.3.1 电能 6 1.3.2 功率 6 1.4 电位及其电位的计算 8 1.5 电阻元件 9 1.5.1 电阻和电导 9 1.5.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10 1.5.3 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 11 1.5.4 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 11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2 1.6.1 电压源 12 1.6.2 电流源 13 1.7 受控电源 14 1.8 基尔霍夫定律 15 1.8.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 1.8.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习题 19 第 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2.1 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2.1.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3 2.1.2 电阻的串联 24 2.1.3 电阻的并联 25 2.1.4 电阻的混联 26 2.2 电阻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7 2.2.1 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 27 2.2.2 星形-三角形连接之间的等效变换 28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 31 2.3.1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31 2.3.2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3 习题 35 第3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39 3.1 支路电流法 39 3.2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43 3.2.1 网孔电流法 43 3.2.2 回路电流法 45 3.3 节点电压法 49 习题 54 第4章 电路定理 57 4.1 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 57 4.1.1 齐次定理 57 4.1.2 叠加定理 58 4.2 替代定理 62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64 4.3.1 戴维南定理 64 4.3.2 诺顿定理 72 4.4 **大功率传输定理 74 4.4.1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 74 4.4.2 负载获得**大功率的计算 75 4.4.3 传输效率 77 习题 79 第5章 一阶动态电路 83 5.1 电容元件及其伏安关系 83 5.1.1 电容元件 83 5.1.2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84 5.1.3 电容元件的储能 86 5.1.4 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87 5.2 电感元件 89 5.2.1 电感元件 89 5.2.2 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 90 5.2.3 电感的储能 91 5.2.4 电感元件的串联、并联 92 5.3 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92 5.3.1 概念 92 5.3.2 换路定律 93 5.3.3 初始值的计算 95 5.4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9 5.4.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9 5.4.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02 5.4.3 零输入响应的一般形式 103 5.5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4 5.5.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4 5.5.2 RL电路零状态响应 107 5.5.3 RC串联电路充放电过程的应用 109 5.6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11 5.7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14 习题 119 第6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22 6.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22 6.1.1 交流电的概念 122 6.1.2 正弦量的三要素 122 6.1.3 交流电的有效值 124 6.1.4 相位差 125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126 6.2.1 复数简介 126 6.2.2 正弦量的表示法 129 6.2.3 相量图表示法 130 6.2.4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和 131 6.2.5 正弦量的微分与积分 131 6.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R、L、C元件 133 6.3.1 电阻元件 133 6.3.2 电感元件 134 6.3.3 电容元件 135 6.4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138 6.5 阻抗、导纳及其串联、并联电路的分析 140 6.5.1 阻抗Z 140 6.5.2 导纳 141 6.5.3 阻抗和导纳的等效互换 143 6.5.4 阻抗串联的等效阻抗 144 6.5.5 导纳并联的等效导纳 144 6.6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47 6.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149 6.7.1 二端网络的功率 150 6.7.2 功率因数的提高 154 6.7.3 复功率 155 6.8 正弦稳态**大功率传输 156 习题 158 第7章 谐振电路 164 7.1 串联电路的谐振 164 7.1.1 串联电路的谐振现象 164 7.1.2 串联谐振的条件 165 7.1.3 谐振频率 165 7.1.4 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征 166 7.2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168 7.2.1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 168 7.2.2 通频带 170 7.3 并联电路的谐振 171 7.3.1 并联谐振的条件与谐振频率 172 7.3.2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征 172 7.3.3 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的电路 173 7.4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和通频带 175 习题 176 第8章 互感耦合电路 178 8.1 互感 178 8.1.1 互感现象 178 8.1.2 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 179 8.1.3 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180 8.1.4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81 8.2 互感线圈的连接 184 8.2.1 互感线圈的串联 184 8.2.2 互感线圈的并联 186 8.2.3 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 188 8.3 理想变压器 189 8.3.1 理想变压器及伏安关系 189 8.3.2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191 8.4 空芯变压器 192 8.4.1 空芯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192 8.4.2 空芯变压器的反映阻抗 193 习题 194 第9章 三相电路 198 9.1 三相电路概述 198 9.1.1 对称三相电源 198 9.1.2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200 9.2 三相负载的连接及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02 9.2.1 三相负载的连接 202 9.2.2 对称三相电路 204 9.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04 9.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209 9.4 三相电路的功率 211 9.4.1 三相电路的功率 211 习题 212 参考文献 215
这本书没有答案吗?
@武恩玉 书中没有参考答案
书中有参考答案,尚没提供解答、解题过程。
本书全面地介绍光纤通信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用系统。基本内容包括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光纤的导光原...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现代通信工程设计中所涉及的光缆、电缆、综合布线工程、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基站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实...
本书第二版是作者在原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再次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而形成的。第二版...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原理,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系统原理。全书共分7章...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9章。第1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详细地介绍了SDH的基本概念以及SDH的复用、映射和定位等基...
本书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罗杰,秦臻 编著)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为硬件电路实验指导、仿真实...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1章。上篇为模拟部分,共4章,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
本书依据《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内容共8章,分别对通信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
本书参考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结合目前信息安全教学的需要,全面系统的讲述了信息安全工程以及安全项目...
全书共分11章,以Altium Designer15.x软件为基础,介绍了Altium Designer 15...
这本书没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