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与影视拍摄(活页式微课版)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分享 推荐 24 收藏 242 阅读 16.1K
姜巧玲、陈晨 (作者) 978-7-115-58177-8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刘佳

1. 注重育人功能:自然融入育人内涵元素,提练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助力教师在教学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2. 激发内生动力:由“观众看”中的欣赏、“导演讲”中的领悟、到“学生练”中的创做,激发学生技能成长的内生动力。
3.突破传统模式:突破传统教材的惯用模式,强调结构化和模块化,注重灵活性和重组性,突出信息化和资源化。
4.创新活页重组:创新“活页结构+两套页码+功能侧签”的交互式版式设计,便于教材“活页重组”为岗位工作手册,也为行业技术迭代预留接口。

特别说明

1. 两套页码—真活页
教材首创性地采用目录页码与活页页码双系统设计,目录页码维持教学逻辑框架,活页页码则赋予模块化重组功能。配合侧签标注和活页装订,教师可自由拆解组合任务单元,既能按教学计划系统使用,也能重组为岗位工作手册,实现“教学-工作”场景的无缝切换。这种动态结构设计不仅支持个性化教学需求,更为行业技术迭代预留接口,通过随时增补新技术、新规范活页,确保教材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步。
2. 产教融合—真案例
教材案例突出产教融合特色,所有教学案例均取自行业公认的经典影视作品,由校企联合团队深度解析其中的专业技术要点。产业学院企业导师直接参与案例开发,将拍摄手法、剪辑逻辑等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素材,同时引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与工作规范。这种“真实案例+真实技术+真实需求”的三维融合模式,使教材既具备教学普适性,又保持岗位针对性,充分彰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的实践价值。
3. 课程思政—真实践
育人内涵通过“浸润式”设计自然融入专业教学,精选的影片案例既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众看”环节建立情感共鸣,“导演讲”环节深化价值认同,“学生练”环节则推动知行转化,形成“感知-理解-创作”的思政育人闭环。配套开发的思政案例库帮助教师把握思政融入点、融入内容,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使思政育人可操作、可评价、可追溯。
4. 岗位对接—真任务
教材以影视制作全流程的16个典型岗位任务为架构,形成完整的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独创的“三视角”编写方法更好地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生先以观众身份建立感性认知,再通过导演视角掌握技术规范,最终以创作者身份完成实战任务。任务单管理完全参照企业工作流程设计,包含任务发布、执行监控、成果展示、复盘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未出校门即体验职场工作模式,加速从专业技能到职业素养的全面成长。
5. 创作训练—真场景
实践环节设计紧扣学生生活实际,校园、课堂、食堂等熟悉场景成为创作训练的天然舞台。通过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将岗位标准转化为可执行的创作任务,既降低实践门槛,又保证训练的专业性。每个任务单元配备的拓展训练均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形成“任务-训练-测评”的闭环系统,使学习成果可测可评。这种“真实场景+真实流程+真实标准”的训练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确保技能培养落到实处。

内容摘要

本书以影视拍摄、影视节目制作、视频编辑及动漫设计制作等行业中的导演岗位的核心能力为依据组织内容,涵盖16个以镜头、景别、拍摄、轴线、场面调度、剪辑及声音等为主题的任务。每个任务由“观众看”“导演讲”“学生练”3 部分组成。“观众看”部分围绕任务的主题,给出典型的影视案例,便于学生在课前以观众的视角观看案例,在看点提示的引导下形成感性认识,并引发问题思考。“导演讲”部分则以导演的视角去讲解理论知识和技术规范,模拟“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帮助学生在增强岗位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学生练”部分则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上的任务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使其巩固知识、掌握技能,部分还以“任务单”的形式对训练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评价。最后,学生结合“课后巩固与提高”中的要求,在课后自主完成拓展任务,实现从“看”到“创”、从观众到导演的转变。
本书编写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案例的选取上,注重选用具有思政内涵的影片片段,同时把从书中挖掘出的思政融入点进行汇总,以思政案例库的形式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有力帮助。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编导、电视节目制作及相关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影、视频拍摄人员及相关爱好者的学习资料,还可作为电影、电视编导和制作人员学习和应用的参考书。

视听语言与影视拍摄(活页式微课版)

目录

目录

任务一:视听语言的表达
一、观众看:《我和我的祖国》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视听语言的表达
(一)视听语言及构成要素
(二)视听语言的语法与修辞
(三)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用手机拍摄能够展现给定小说片段内容的小视频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二:将剧本转变为画面
一、观众看:《这个杀手不太冷》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用画面讲故事
(一)影视剧本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二)影视剧本格式
(三)电影分镜
(四)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完成任选给定主题之一的故事短片构思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三:电影叙事视角
一、观众看:《寻梦环游记》、《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金刚川》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叙事视角的概念与分类
(一)第一人称视角
(二)第二人称视角
(三)第三人称视角
(四)多视角叙事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任选叙事视角完成给定主题的短片构思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四:镜头的运用
一、观众看:《大事件》、《情书》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镜头的概念
(一)镜头的时长
(二)焦点与焦距
(三)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使用手机摹仿经典影片长镜头的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五:景别的运用
一、观众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我和我的祖国》影片片段
(一)赏析聚焦
(二)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景别的概念与分类
(一)景别的概念
(二)景别的分类
(三)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使用手机完成规定内容和景别数量的景别设计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六:摄影机拍摄角度的运用
一、观众看:《超人总动员》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拍摄角度的分类与特点
(一)平拍
(二)仰拍
(三)俯拍
(四)主观视角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使用手机对规定情节进行不同视角设计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七:固定拍摄与运动拍摄
一、观众看:《功夫》、《飞屋环游记》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摄影机的运动
(一)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动静关系
(二)固定拍摄
(三)运动拍摄
(四)摄影机的运动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使用手机对规定情节进行多种运动镜头的设计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八:轴线的作用
一、观众看:《你好,李焕英》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轴线
(一)双人对话场景
(二)三角形机位
(三)越轴的方法
(四)运动分切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使用手机对规定情节进行多种拍摄机位和运动分切的设计与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九:演员的调度
一、观众看:《天生一对》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演员调度
(一)电影演员与戏剧演员的区别
(二)演员的位置由导演决定
(三)演员调度的作用
(四)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根据命题分组完成一场以演员调度为主的情节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镜头的调度
一、观众看:《功夫》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镜头调度
(一)景别和摄影机运动是镜头调度的基础
(二)常见镜头调度技巧
(三)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根据命题分组完成一个长镜头的调度设计和拍摄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一:影片的剪辑
一、观众看:《一代宗师(15版)》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1+1>2”?
(一)剪辑概述
(二)库里肖夫实验
(三)剪辑的意义
(四)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将规定定素材进行重组设计,剪辑完成至少3种不同的情节效果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二:剪辑的方法
一、观众看:《辛德勒的名单》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剪辑的流程与技巧
(一)传统剪辑的流程介绍
(二)剪辑的基本思路
(三)常见剪辑软件介绍
(四)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根据给定素材,以较大反差效果为目标重新剪辑并输出短片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三:蒙太奇的运用
一、观众看:十三:《疯狂的石头》、《花木兰》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概念
(二)叙事蒙太奇
(三)表现蒙太奇
(四)理性蒙太奇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从影片库中截取至少6种蒙太奇应用片段并进行分析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四:人声、音响及音乐
一、观众看:《闪光少女》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人声、音响及音乐
(一)人声、音响及音乐的概念
(二)电影录音
(三)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分组对给定电影片段进行重新配音,完成2种不同的配音效果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五:声音的运用
一、观众看:《海上钢琴师》、《秒速五厘米》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声音的功能
(一)抒发情感
(二)渲染气氛
(三)参与剧作
(四)再现生活
(五)引发联想
(六)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提炼并重组给定影片的镜头,与音乐配合来共同表达特定主题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任务十六:声画关系的运用
一、观众看:《幻想曲》、《大话西游》影片片段
(一)影片简介
(二)赏析聚焦
(三)问题思考
二、导演讲:声画关系
(一)声画同步
(二)声画分立
(三)声画对位
(四)声画对立
(五)问题归纳与自我测评
三、学生练:对同一组镜头进行声音关系设计,达到3种截然相反的影视效果
(一)训练内容与要求
(二)训练实施与记录
(三)成果提交与展示
(四)完成评价与分析
(五)课后巩固与提高
附加任务:活页笔记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姜巧玲,二级教授,为国家高职院校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师,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编写教材经验。主编“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教材各1本,主编省部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本,入围评选第二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有两项参与完成的课题分别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4年7月主持中华职业教育社重点课题1项。
姜巧玲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丰硕,是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曾于2019年9月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在2020年1月主讲课程在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评选中被教育两委评为“优秀专业课”,并被认定为天津市高校10门“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

购买本书用户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