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论(微课版)

理工科专业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新形态精品教材,内容涵盖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三大部分。
分享 推荐 1 收藏 90 阅读 3.1K
刘华俊 (作者) 978-7-115-65211-9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人邮社 王宣

1.内容严谨,结构清晰
在全面考虑人工智能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精心筛选知识点,突出导论课程的核心意义,着重关注重要的知识点,有利于教师在规划课时内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便于读者自主学习。
2.案例丰富,有趣宜学
本书融合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丰富教学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重要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而提升读者的学习兴趣。
3.紧跟前沿,着眼未来
编者着眼于最新的技术成果,在书中介绍了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在拓宽读者认知边界的同时,力求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
4.录制微课,创新教学
本书提供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微课视频,助力打造新形态精品教材。读者可以通过多种智能化展示方式和渠道随时自学,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内容摘要

本书共12章,内容涵盖传统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三大部分,旨在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传统人工智能技术部分,本书讨论了问题求解与搜索技术、归结推理、不确定性推理与专家系统,以及遗传算法、蚁群算法、鸟群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经典算法。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部分,本书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讲解了经典的决策、分类、聚类、回归、降维和关联分析等问题,以及神经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等内容。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部分,本书讲解了视觉感知与智能视觉、听觉感知与智能听觉、语言智能处理和智能机器等当前流行技术,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展望。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编者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旨在引导读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力求基本概念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精练、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遥感测绘、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理工科专业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或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全部展开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刘华俊:
博士,武汉大学副教授,2011年12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应用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2019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获奖者,CCF计算机专业名师工作坊“计算机导论”课程组组长,武汉大学通识课程岗位351人才计划珞珈青年学者。

推荐用户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