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
分享 推荐 0 收藏 6 阅读 1.2K
王瑞娟 , 陈依依 (作者) 978-7-115-61347-9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孙澍

本书是在教育部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由历史篇、社会篇、个人篇、法律篇四部分组成,共12章,内容包括劳动与人类历史、劳动与劳动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育简史、劳动与社会、劳动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创新创造、劳动与物质生活、劳动与精神追求、劳动与个人发展、劳动与法律关系、劳动与劳动合同、劳动与劳动争议解决等,设置拓展阅读、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丰富内容。
本书案例丰富、内容生动活泼,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材。
¥49.80 ¥42.33 (8.5 折)

内容摘要

本书是在教育部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由历史篇、社会篇、个人篇、法律篇四部分组成,共12章,内容包括劳动与人类历史、劳动与劳动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育简史、劳动与社会、劳动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创新创造、劳动与物质生活、劳动与精神追求、劳动与个人发展、劳动与法律关系、劳动与劳动合同、劳动与劳动争议解决等,设置拓展阅读、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等丰富内容。
本书案例丰富、内容生动活泼,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材。

目录

目 录
历史篇
第一章 劳动与人类历史 2
第一节 劳动与人类的诞生 2
一、劳动与人的手足机能的完善 3
二、劳动与语言能力的形成 4
三、劳动与大脑思维的成熟 5
四、劳动与人的类本质 8
第二节 劳动与社会的发展 10
一、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二、劳动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12
三、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创造之源 13

第二章 劳动与劳动形态 17
第一节 劳动与劳动形态的发展 17
一、劳动与劳动形态的概念 18
二、人类劳动形态的三次变迁 18
三、劳动形态变迁对我国的影响 23
第二节 当代劳动形态的发展与特点 24
一、当代劳动形态的特点 25
二、当代劳动形态的发展 25
第三节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27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 28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9
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的到来 29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育简史 3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劳动教育 31
一、工业发展促进劳动崇尚 32
二、劳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33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劳动教育 36
一、劳动教育重申脑体结合 36
二、经济巨变挑战劳动教育 37
第三节 新时代劳动教育全面拓展 38
一、全民劳动教育的普及 39
二、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40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42

社会篇
第四章 劳动与社会 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权益 45
一、劳动者拥有国家主人的地位 46
二、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48
三、劳动者充分共享改革成果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权益实现的途径 52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劳动者权益的前提 53
二、党的领导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根本 54
三、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56

第五章 劳动与社会实践 60
第一节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60
一、社会实践 61
二、社会调查 64
第二节 志愿服务和社区劳动 66
一、志愿服务 66
二、参与志愿服务 70
三、社区劳动 72
第三节 农工商生产劳动 74
一、农业生产劳动 74
二、工业生产劳动 76
三、商业服务劳动 78

第六章 劳动与创新创造 80
第一节 创新创造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80
一、人的大脑具有创造性思维 81
二、劳动是人创新创造的产物 83
第二节 创新创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84
一、创新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核心 85
二、创新创造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 87
第三节 创新创造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举措 89
一、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89
二、推进人民高品质生活 91
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93

个人篇
第七章 劳动与物质生活 97
第一节 劳动满足生存需要 97
一、劳动促进人类的形成和演进 98
二、劳动改善生存条件 98
第二节 劳动满足物质需要 100
一、劳动满足物质需要发展——“吃” 101
二、劳动满足物质需要发展——“穿” 103
三、劳动满足物质需要发展——“住” 103
四、劳动满足物质需要发展——“行” 105
第三节 劳动提升生活水平 107
一、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 108
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10
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12

第八章 劳动与精神追求 115
第一节 劳动观 115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116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观 118
第二节 劳动精神 119
一、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 120
二、新时代劳动精神 123
第三节 劳动价值 125
一、劳动的价值意义 125
二、社会价值 126
三、个人价值 130

第九章 劳动与个人发展 133
第一节 提升个人劳动素养 133
一、劳动素养概述 134
二、培养劳动素养 135
第二节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40
一、树立良好的劳动习惯 141
二、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144
第三节 提高劳动道德修养 147
一、劳动与道德的关系 148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 148
三、健全个人职业道德 149
四、形成优秀个人品德 150

法律篇
第十章 劳动与法律关系 153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界定 153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154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156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性质 158
第二节 劳动法律主体界定 160
一、劳动主体资格确认 161
二、劳动主体权利类型 164
三、劳动主体义务范围 166
第三节 劳动相关关系 167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168
二、劳动前就业保障关系 170
三、劳动中社会保障关系 171

第十一章 劳动与劳动合同 175
第一节 劳动合同基本要素 175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及特点 176
二、劳动合同的分类 177
三、劳动合同与劳动规章 179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 182
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形式 182
二、订立劳动合同的条款 184
三、订立劳动合同的效力 186
第三节 劳动合同的特殊状态 188
一、履行、变更劳动合同 188
二、中止、承继劳动合同  190
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191

第十二章 劳动与劳动争议解决 197
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 197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198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 200
第二节 劳动调解及仲裁 202
一、劳动调解 202
二、劳动仲裁 204
第三节 劳动诉讼、法律责任及劳动监督 206
一、劳动诉讼程序 206
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 208
三、劳动监督检查制度 210
参考文献  214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王瑞娟,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后在西南地区民办高校任职,从事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5年,曾获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获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现任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兼任劳动教育教研室主任,从事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