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其中第十二条“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和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一信息非常值得职教工作者重视。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职教20条”对此着重强调是很有必要的。培养足够的“双师型”教师,保持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积蓄巨大能量。

但是,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现实是“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技能水平也不是很理想,很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不能及时进入校园。如果不尽快打通这一瓶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目标就不能达成,中职学校的发展也必定受到极大限制。

“双师型”教师匮乏、素质不高,除了受用人政策影响而导致师资来源受限以外,教师个人的主观意识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专业教师安于现状,缺乏开阔视野和提升动手操作技能的内在动力,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

有的教师不愿意参加国培、省培等政府拨款项目的培训学习,认为虽然不需要个人投入,但毕竟会占用假期等休息时间,学习锻炼也不轻松,而且对自己没有多大益处,因而缺乏积极性;有的教师不能主动参加企业实践活动,认为自主联系企业有困难、不容易被认可,学校联系的企业又很难如自己所愿,身心劳累不说,还会打乱生活秩序;有的教师既讲授理论课,又指导实践操作,辛辛苦苦一整年,最多只能得到一个年度考核优秀,在福利待遇上跟其他教师没有什么差别,由此逐渐丧失成长的愿望和上进的动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是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参考指标。山东省中职学校评估验收标准规定,合格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应达到50%,规范化学校应达到60%,示范性学校应达到70%。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不能单纯依赖上级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还要在引入活水的同时搞好内部挖潜。

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有完善的师资改善计划,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美好的愿景,积极担负起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责任和义务;让每个教师都通过持续不懈的锻炼,尽快成为优秀教师,带动学校向着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迈进。

思想是激发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中职学校要重视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专业教师的大局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教师有宽阔的视野,能从更高的站位上看待自身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让教师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担当,有理想、信念,有远大抱负,敢于牺牲,乐于奉献,大胆作为,不单纯从个人得失上去评价个体成长的价值。

只有提高觉悟,唤醒意识,充分激发内生力量,才能形成不甘落后的竞争局面,让专业教师对成为“双师型”教师有强烈的渴望和不竭的动力,在自我成长之路上永不满足、永不停歇。

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是成就“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对企业实践的具体时间,教育部有明确规定。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文件要求,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2018年修改为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

新规定虽然在累计时间上有所减少,但密度明显加大,目的是希望中职学校能及时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政府对各级专业培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专业教师的福音,也可以看成是专业教师的福利,广大教师理应倍加珍惜。

中职学校要科学修订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在考核评价、福利待遇和职称评聘上,重点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要用良好的制度和政策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尽快学到更多新知识、新技能,看到更多新工艺、新方法,了解更多用人市场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大幅度提升培训质量、大面积提高育人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山东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