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

社会心理学

课件等资源下载方式见本页内图示,如遇到问题可单击编辑或营销人员名字留私信。
分享 推荐 0 收藏 121 阅读 4.6K
陈志霞 (主编) 978-7-115-40977-5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万国清

欢迎加入人邮经管教师交流QQ群702212997与作者、其他老师和编辑交流。
40余二维码拓展读者视野
兼顾基础与应用社会心理学
数百实例助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供课件、案例、答案、试卷等

特别说明

兼顾基础与应用社会心理学,涵盖社会化、社会认知、自我概念、社会态度、自我概念、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利他行为、攻击行为等经典理论和压力与健康、领导行为、经济行为等应用社会心理内容。
吸纳学术前沿理论及热点问题,如内容刻板印象理论、内隐认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的护卫理论及中国人际关系,婚恋心理、网络集群行为、管理心理、物质主义和消费行为、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等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工作压力、经济行为、组织社会化、婚恋家庭心理等实用性内容纳入本书;大量经典实验、现实事例、图片及以二维码给出的网络资源可帮助读者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提供电子课件、补充教学案例、习题参考答案、模拟试卷等资料,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社会心理学精品教材。
本书广泛吸纳了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成果和同类教材的精华,同时力求反映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特点和本土实践问题,试图体现时代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重视展示学术前沿研究成果。内容比较全面、体系较为完整,覆盖了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概论、个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心理、群体社会心理和应用社会心理等方面,生动立体地呈现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全貌及其在社会、生活、学习、工作、管理、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方便教学和学习,本书提供电子课件、补充教学案例、习题参考答案、模拟试卷等资料,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本书不仅可作为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科书,也可作为大学公共选修课和通识教育的教材,以及心理爱好者和普通大众提升自我心理品质、解决生活和工作实践问题的参考。

前言

时光荏苒,转眼从事社会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已二十余载,对这门学科的挚爱已融入血液深入骨髓。所以,当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邀请编写本书时,我未经思考和犹豫便欣然应允。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物遗传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本人拥有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双重学科背景,经过应用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系统基础训练,先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Susan T. Fiske教授)和特拉华大学心理系(Robert Eisenberger教授)进行交流访问和合作研究,在社会学系和公共管理学院从事社会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多年,这一系列学术经历使得本人在基础和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均有较好的涉及和长期的积累。多年来,本人也一直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和实践问题研究,并将其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追求。在社会问题、社会管理、心理健康、社会工作、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行为等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规律均有很好的实践运用和解释力。
回想2007年9月底在普林斯顿校园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usan Fiske教授话别,她亲手送我自己主编的厚厚两册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上、下)和Social Being:A Core Motives Approach to Social Psychology,与我讨论回国后的研究计划并对我回国后的研究寄予厚望。转眼八个春秋已逝,回国后由于诸多原因从社会学系转到公共管理学院,虽然研究领域的扩展和转换导致一些精力的分散,但对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从未间断和松懈。同时,由于工作需要,本人也努力尝试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不同实践领域相结合。例如,将矛盾态度和矛盾性别偏见研究引入职业发展领域,探讨矛盾性别偏见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对员工组织社会化、社会管理与幸福指数、领导行为、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群体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在教学生涯中,本人先后主讲过“社会心理学”“大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与辅导”“个案社会工作”“领导科学与艺术”等涉及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的相关课程,这些经历使我有了多角度思考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机会。
本书以心理学、社会学专业需求进行基础设计,兼顾管理学、社会工作、新闻传播、市场营销及其他相关专业需求,因此本书在编写中试图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本书兼顾了基础与应用社会心理学两方面的内容。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本书的编写也力求体现其双重属性。在基础性和理论性方面,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相对完整,对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内容如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态度、自我概念、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利他行为、攻击行为等基本原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在应用心理学方面,主要就压力与健康、领导行为、经济行为等应用社会心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专题介绍;同时在上述经典内容的章节中也分别穿插介绍或者单列一节重点介绍与之相关的应用社会心理内容,如在社会化一章除了在基本知识介绍时尽量结合实际案例,还单列一节介绍了组织社会化的内容,在人际沟通一章单列一节介绍管理沟通的内容,等等。
第二,在内容取舍上注意学科基础性和学术前沿性相结合。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浩瀚多姿,如何进行合理选材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是笔者较为关注和颇费心思的问题。本书一方面注重综合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也兼顾了学科前沿研究的最新动态。例如,在社会认知一章融入了Fiske的内容刻板印象理论,以及内隐认知理论和相关研究;在自我一章引入自我决定理论;在人际关系一章介绍了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的护卫理论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等。这些内容可以方便具有学术研究兴趣的读者在此基础上开阔视野,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研究能力。
第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内容编写上,各部分内容尽量结合现实社会实际和生活、学习、工作实际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分析。书中增加了一些与学习生活工作实践联系紧密的章节,如工作压力、经济行为等方面的章节,在社会化一章增加了组织社会化,在人际关系一章增加了婚恋家庭心理等。在各章节内容介绍时也尽量结合实际。同时,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和生动事例及图片,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原理的理解。
第四,实验研究和实际案例相结合。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书中列举和引用了大量经典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研究,同时也结合现实问题引入了部分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实际案例有助于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同时,案例法本身也可以作为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五,兼顾学科体系完整性与可读性。
本书内容大体分为基础社会心理学和应用社会心理学两大部分,在章节安排方面兼顾了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可读性。全书基本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同时也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了一些读者较为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例如,关于婚恋心理、网络集群行为、管理心理、物质主义和消费行为、工作压力及其应对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以及一些相关的扩展阅读、心理测试等,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和社会人士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授对象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的差异,选择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学习。
为方便教学和学习,本书提供电子课件、补充教学案例、习题参考答案、模拟试卷等资料,索取方式参见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本书由陈志霞担任主编,各章具体分工如下:陈志霞编写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陈志霞、张慧芳编写第二章、第六章,姚莉华、陈志霞编写第三章,李启明、陈志霞编写第五章,陈志霞、何红娟编写第八章,陈志霞、彭香霞编写第九章、第十四章,彭香霞、陈志霞编写第十章,陈志霞、王震编写第十一章,陈志霞、严蔷薇编写第十二章,陈志霞、沈丹编写第十三章,陈志霞、张敏编写第十五章。
我的几位研究生,汪洪艳、陈敏治、尹霞、涂红、周佳彬、徐玮丹、王新燕等协助本人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文献整理工作;涂红、徐玮丹协助为本书绘图、摄影,刘延、黄婕为本书制作多幅漫画。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研究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和相关著述,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书中如有引用和阐释不当之处,恳请见谅并知会本人予以修订。
由于本人学术视野和能力的局限,以及时间精力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教!

配套资料下载提示

目录

第 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 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取向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五、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第 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资料收集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思考与练习
第 二章 社会化
第 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概念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
三、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第 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
一、社会角色理论
二、社会比较理论
三、认知发展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五、精神分析理论
六、亚社会认同理论
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
三、学校
四、同辈群体
五、工作单位
六、社会文化
七、大众传媒
第四节 组织社会化
一、组织社会化的概念
二、组织社会化的内容
三、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四、组织社会化策略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 一节 社会认知的内容和特点
一、社会认知的具体内容
二、社会认知的特点
三、社会认知图式
第 二节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和效应
一、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二、社会认知的若干效应
第三节 社会认知归因
一、归因概述
二、海德的归因理论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归因理论
四、凯利的归因理论
五、维纳的归因理论
六、归因的其他相关研究
第四节 内隐社会认知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缘起
二、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
三、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
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 社会中的自我
第 一节 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及功能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三、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观
四、影响自我概念的社会因素
第 二节 自我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
二、习得无助与自我决定
第三节 自我服务偏见
一、自我服务偏见概述
二、自我服务偏见的具体表现
三、自我服务偏见的适应性与不良适应
第四节 自我美化
一、自我美化的概念
二、自我美化的策略
三、自我美化与社会适应
第五节 自我决定理论
一、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二、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
三、自我决定理论述评
思考与练习
附录 自我测评计分与评价
第五章 社会态度与偏见
第 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和结构
二、态度的功能
三、态度与行为
第 二节 态度的测量
一、态度的直接测量技术
二、态度间接测量技术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一、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二、态度的改变途径及睡眠者效应
(二)说服中的睡眠者效应
第四节 偏 见
一、常见的偏见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三、如何消除偏见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 人际沟通
第 一节 人际沟通概述
一、人际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二、人际沟通的工具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第 二节 人际沟通的理论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二、自我呈现理论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
二、人际沟通的障碍
思考与练习
附录 自我测评计分与评价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 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二、人类关系的类型
三、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四、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
五、华人社会的人际关系
第 二节 人际吸引与排斥
一、人际吸引过程分析
二、人际关系的深度
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第三节 亲密关系
一、依恋
二、爱情
三、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四、个体性心理的发展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与调适
一、人际关系的测量
二、人际关系的调适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 亲社会行为
第 一节 亲社会行为及其理论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二、亲社会行为的层次
三、 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第 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受助者的因素
二、助人者的因素
三、情境因素
四、社会文化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一、减少模糊性提高公众责任心
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助人行为发生
四、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
五、人格塑造和价值观教育
第四节 职场亲社会行为
一、职场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职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
三、职场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促进职场亲社会行为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 攻击行为
第 一节 攻击行为及其原因
一、什么是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类型
三、攻击行为的理论
第 二节 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
一、影响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
二、影响攻击行为的情境因素
三、影响攻击行为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攻击行为的预防及控制
一、社会公平的建立
二、加强法制惩戒
三、宣泄
四、移情能力培养
第四节 日常攻击行为
一、家庭暴力
二、校园欺负行为
三、职场攻击行为
思考与练习
第十章 合作、竞争与冲突
第 一节 合作与竞争概述
一、合作与竞争的涵义
二、合作与竞争的理论
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四、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
第 二节 冲突及其影响因素
一、冲突的含义和分类
二、冲突的作用
三、冲突的原因
第三节 冲突的解决
一、 如何实现冲突解决
二、社会冲突的和解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 从众、服从和依从
第 一节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二、从众的经典研究
三、从众的类型
四、从众的原因
五、影响从众的因素
第 二节 服 从
一、米尔格莱姆的服从实验
二、服从的原因
三、影响服从的因素
第三节 依 从
一、依从的定义
二、依据“一致”原则的依从策略
三、依据“互惠”原则的依从策略
四、依从诱导的其他策略
五、逆反心理及其避免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 群体行为
第 一节 群体及群体关系
一、群体的特点和类型
二、群体的形成
三、群体凝聚力
第 二节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助长
二、社会惰化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冒险转移
二、群体思维
第四节 去个性化与集群行为
一、集群行为
二、去个性化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三章 心理压力及其应对
第 一节 心理压力概述
一、什么是压力
二、压力源
三、压力感
第 二节 工作压力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
二、职业倦怠
三、工作要求—控制模型
四、工作压力的来源
五、工作压力的测量
第三节 压力应对
一、健康与压力应对
二、员工帮助计划的内涵及作用
三、员工帮助计划实施模式和过程
思考与练习
附录 自我测评计分与评价
第十四章 领导行为
第 一节 传统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第 二节 现代领导理论
一、魅力型领导理论
二、交易型领导理论
三、变革型领导理论
四、家长式领导理论
第三节 女性领导
一、男女性格和领导方式差异的研究
二、女性领导的优势研究
三、女性领导的职场障碍
思考与练习
第十五章 社会心理与经济行为
第 一节 消费心理
一、消费需要
二、消费决策
三、顾客消费忠诚
四、影响消费行为的社会性因素
第 二节 财富与幸福感
一、幸福感的概述
二、幸福悖论——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
三、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理论
四、财富与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物质主义
一、物质主义的概念和结构
二、物质主义的影响因素
三、物质主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主要参考文献
配套资料索取说明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陈志霞: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心理健康学会理事、武汉市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Sex Role:A Research Journal》《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y》《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等期刊审稿专家。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博士;先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系(Susan T. Fiske教授)和特拉华大学心理系(Robert Eisenberger教授)进行交流访问和合作研究,在社会学系和公共管理学院从事社会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多年。
2008年获中国心理学会荆其诚基金奖励资助赴德国柏林参加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担任“人力资源实践”分会场主席并宣读论文;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青年心理学家交流活动。
先后在《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ex Role: A Research Journal》《南开管理评论》《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数理统计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独著《知识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及其影响》《个案社会工作》《大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著作和教材。

相关技术

相关文章

  • 高校教材引文来源(参考文献)的标注

    “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大不相同。 教材不是著作,大多数内容是成熟的,只有少部分属创新性内容,引用、借鉴必不可少。 鉴于此,高校教材若想走向“中国创造”,引文来源的标注必须重视。 本文简要介绍高校教材引文来源(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可供教材编者、编辑参考。...

    4503 0 2 5

同系列书

  • 应用统计学(第4版)

    本书系统讲述了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了电子表格(Excel)的实际应用,介绍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56.00
  • 证券投资学(第3版)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读者学习证券投资知识提供一本易学、易懂、实用、适用的教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证券投资概述、证券...

    ¥59.80
  • 国际贸易实务(附微课)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书以进出口工作过程为主线,介绍了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订立合...

    ¥49.80
  • 商务谈判(微课版)

    莫群俐

    本书内容涉及商务谈判理论、策略和实务训练,共11章,包括商务谈判基础、商务谈判理论基础、商务谈判思维与心理、商...

    ¥49.80
  •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

    本书结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实践,遵循科学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开始,简要阐述了经...

    ¥49.80

购买本书用户

相关图书

经管教师交流群 1.海量资源分享 2.作者答疑解惑 3.同行互助交流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