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机制不但成为主导我国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通过“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逐步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基本法则,既是经管类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强化各类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经管类专业人士和学生迸发出了学习经济知识的热情。
综合而言,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使我们理解现实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比其他经济体制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方面更有效率。
第二,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闲与娱乐,还是进行其他活动,时刻都会遇到经济问题,经常要做出选择(是否好好学习、是否考大学、是否考研究生、是否搞行政、是否结婚、是否要孩子、是否储蓄、是否增加劳动时间等)。而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有关选择的科学,学习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第三,微观经济学知识既是经管类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士必须掌握的一项社会知识。从理论上讲,微观经济学既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大分支,同时 又是学习经管类其他研究领域,如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甚至可以引入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之中。而微观经济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则可以广泛应用于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实践当中。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发展与普及对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考虑到学习者专业背景的广泛性,微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应该相对更简明;二是考虑到学习者理论学习与现实运用的实际需求,微观经济学教材应该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案例和资料,以兼顾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三是考虑到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倾向于采用“互联网+”的学习模式,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也应该大胆改革与创新,配合“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新模式的运用,尝试微课、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微观经济学(微课版)》一书也就因此应运而生。
《微观经济学(微课版)》既是2015年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微观经济学资源共享课”的成果之一,也是我们教学团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各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后的一次创新尝试。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力求突显以下特点:
第一,内容简明易懂。基于学习者专业背景广泛、理论教学学时缩短等原因的考虑,在微观经济学初级水平的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与市场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因此,本书在内容上进行了简化,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等理论分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
第二,案例新颖。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授课中非常重要,因此本书编者主要收集了中国近年的资料,并进行案例编写,以确保案例的新颖性和说理性,也更接“地气”。
第三,专栏、案例与拓展资料相呼应。教学中穿插专栏,既有严谨的数学演算,也有趣味性说明,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以增强学习者对教学中重点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课后的案例与拓展资料不拘泥于课本内容,而是针对知识点的运用给出翔实的补充资料,以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应用性。
第四,重要知识点都配有微课,读者可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学习,在给教师和学习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实验教学、PBL教学等新教学模式在微观经济学课堂上的应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五,配套的学习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学习网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案例、教学视频、题库、微观经济学研究动态等内容,实时更新,与时俱进以便更有效地扩充微观经济学的初级学习内容,强化学习内容的理论性和前沿性。
本书是由刘艳、丘丽云、邓晓锋和黄荣斌共同编著的。其中,刘艳负责编写第一、第五、第八章;丘丽云负责编写第二、第三、第四章;邓晓锋负责编写第六、第七章;黄荣斌负责编写第九章。在微课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除上述人员参加外,唐更华、吴剑辉和李景睿也参与了录制工作。本书是教学团队集长期教学和科研的心血之作,并得到了所在单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感谢单位同仁在各项重要事项上给予建议,感谢林怡、杨宇健等同学在微课及配套课件制作工作中的辛勤付出。
编者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