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新形态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教程(附微课 第3版)

课件等资源下载方式见本页内图示,如遇到问题可单击编辑或营销人员名字留私信。本科,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概论,课程思政
分享 推荐 0 收藏 73 阅读 2.2K
邓先娥 (作者) 978-7-115-64430-5

关于本书的内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 万国清

加入QQ群702212997(仅限教师),与编辑、作者和其他老师交流更方便
网课(四川新华职院刘琛主讲):https://mooc1-1.chaoxing.com/course/205107491.html
网课(西安航职院刘婉莹主讲)“https://mooc.icve.com.cn/cms/courseDetails/index.htm?内含数百现实生活实例

数百生活实例解读相关知识点
百余二维码链接相关文献或视频

大纲、教案、课件、答案、文本案例、视频案例、微课视频、模拟试卷及答案等资料(索取方式参见本页面内示意图或“本书简介”视频后半段(咨询电话:13811014692/18610989410/15652315123/13051901888)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书中通过丰富的现实案例分析,将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融入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治国方略,力求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学以致用。
为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本书配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各类题目参考答案、文本案例、视频案例、微课视频、模拟试卷及答案等资料(部分资料仅限用书教师下载),索取方式参见本页面内示意图或“本书简介”视频后半段。
本书是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而编写的教材,可作为基层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经济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和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前言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教学,编者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采纳多方意见和建议,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
本次修订在第2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理论体系,突出了基础性、实用性与新颖性等特色。具体修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融入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治国方略,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书中通过“案例”“思考与讨论”“视野拓展”“知识点滴”等形式,结合相关理论来宣传新时期党和政府的治国方略,以引导读者关心国是。
(2)增补和调整了部分理论内容。在第七章中新增了“第三次分配”及“五等份收入分组全距系数”等内容;在第十二章中新增了第五节“供给管理政策”;将“宏观经济政策”由原来的第十一章调整为第十二章,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理论体系。
(3)修改了部分辅助内容。根据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变化,修改了“案例”“思考与讨论”“视野拓展”“知识点滴”等栏目内容及相关数据,且相关数据多源于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经济事实。
(4)新增了“微课堂”栏目,以视频形式解析经济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5)丰富、完善了配套资料。本次修订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各类题目参考答案、文本案例、视频案例、模拟试卷及答案等做了更新、补充和完善,新增了微课视频等素材。资料索取方式参见本页面内示意图或“本书简介”视频后半段。
本次修订由邓先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邓艳(无锡瑞淞咨询有限公司)担任主编。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邓先娥改编第一章至第七章,邓艳改编第八章至第十三章。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编者得到了多所用书院校授课教师的指点,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教材、报刊和网站的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配套资料下载示意图

本书详情

目录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1
学习目标 1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1
一、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前提 2
二、经济学的定义 4
三、市场经济体制和贸易的好处 4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7
一、微观经济学 7
二、宏观经济学 8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9
第三节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10
一、均衡分析法 10
二、边际分析法 10
三、经济模型分析法 10
第四节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 11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1
二、怎样学习经济学 12
本章小结 13
练习题 13

第二章 供求与价格理论 16
学习目标 16
第一节 需求理论 16
一、需求、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17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17
三、需求定理 19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0
第二节 供给理论 20
一、供给、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20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21
三、供给定理 22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23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23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24
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24
三、政府限价的影响 26
第四节 弹性理论 27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27
二、需求的收入与交叉弹性 31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 32
四、政府征税的分析 33
第五节 运用供求与价格理论进行预测 34
一、商品需求量预测 34
二、商品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35
本章小结 36
练习题 36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39
学习目标 39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 40
一、效用的衡量 40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1
三、消费者均衡 41
四、消费者剩余 43
五、边际效用理论的运用 43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 44
一、无差异曲线 45
二、预算线 46
三、消费者均衡 47
四、新产品设计与无差异曲线 48
第三节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49
一、消费结构 49
二、恩格尔系数 49
第四节 消费政策 50
一、消费者权益及消费者基本权利 50
二、保护消费者政策 51
三、消费外部性的干预政策 52
本章小结 52
练习题 53

第四章 生产理论 56
学习目标 56
第一节 厂商概述 57
一、厂商的主要组织形式 57
二、企业的本质 58
三、厂商的目标 59
四、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 59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60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61
二、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62
三、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63
四、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63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64
一、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 64
二、规模报酬与适度规模 68
本章小结 70
练习题 70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理论 73
学习目标 73
第一节 成本概述 73
一、几组重要的成本概念 73
二、成本函数 74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 75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75
二、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76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 79
一、长期成本的分类 79
二、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 81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 83
一、收益 83
二、利润 83
本章小结 85
练习题 85

第六章 市场结构理论 88
学习目标 88
第一节 市场结构概述 88
一、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 88
二、市场结构的类型及特征 90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91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91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91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 92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 93
五、完全竞争市场评价 94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94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95
二、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95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95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分析 96
五、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 97
六、完全垄断市场评价 99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99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99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100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100
四、垄断竞争市场评价 102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102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102
二、寡头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103
三、寡头垄断厂商的竞争策略 103
四、寡头垄断市场评价 105
本章小结 105
练习题 106

第七章 收入分配理论 108
学习目标 108
第一节 生产要素市场 109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09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110
三、生产要素的收入形式 110
第二节 要素收入的决定 110
一、工资的决定 110
二、利率的决定 113
三、地租的决定 114
四、利润理论 114
第三节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与控制 115
一、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115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117
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118
第四节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 120
一、帕累托效率 120
二、关于公平的思想 121
本章小结 122
练习题 122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25
学习目标 125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概述 125
一、什么是市场失灵 126
二、什么是政府干预 126
第二节 垄断与反垄断 127
一、垄断的危害 127
二、反垄断措施 127
第三节 外部性 129
一、什么是外部性 129
二、外部性的治理 130
第四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资源 132
一、公共产品 132
二、公共资源 134
第五节 信息不对称 135
一、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135
二、信息不对称的应对思路 137
本章小结 138
练习题 138

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决定理论 141
学习目标 141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141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141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143
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46
四、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46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47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47
二、IS-LM模型及其应用 151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应用 153
本章小结 157
练习题 158

第十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理论 160
学习目标 160
第一节 货币与金融体系 160
一、什么是货币 160
二、金融体系 162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163
第二节 货币供给理论 165
一、货币供给的主体 165
二、货币供应量 167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 168
一、什么是货币需求 168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169
第四节 货币均衡理论 170
一、货币市场均衡 170
二、可贷资金市场均衡 172
第五节 费雪方程式与费雪效应 173
一、费雪方程式 173
二、费雪效应 174
本章小结 175
练习题 175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78
学习目标 178
第一节 失业理论 178
一、失业的界定与衡量 178
二、失业的分类与成因 179
三、失业的影响 181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181
一、通货膨胀的界定与衡量 182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与成因 183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185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86
一、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不同结论 186
二、痛苦指数与不受欢迎指数 188
本章小结 189
练习题 189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191
学习目标 19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91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91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类 192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93
一、财政政策工具 193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195
三、自动稳定器 196
四、财政政策的特点 197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97
一、货币政策工具 198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200
三、货币政策的特点 201
第四节 相机抉择 201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201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 202
第五节 供给管理政策 203
一、短期供给管理政策 203
二、长期供给管理政策 204
本章小结 204
练习题 204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207
学习目标 207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208
一、什么是经济周期 208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 20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212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 212
二、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213
三、经济增长模型 215
四、经济增长的代价 21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8
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18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 218
三、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 221
本章小结 223
练习题 223

附录 226
经济学学习常用网站 226
自测试卷及答案 226

更新勘误表和配套资料索取示意图 227

主要参考文献 228

读者评论

赶紧抢沙发哦!

我要评论

作者介绍

邓先娥,副教授,长期从事经济学基础、统计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同系列书

购买本书用户

相关图书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