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学教育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学吸引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学生。伴随着经济学教育的发展,本土的经济学教科书,教育、教学方法都有了重大转变,更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实践、案例教学逐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
但目前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如既能比较准确地介绍现代经济学原理,又能在体系方面体现本土化的教材并不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高校大都选用国外教材。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社会科学离不开一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美国的经济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美国的制度和经济生活,但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和事件能否吸引非美国本土的学生,能否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国家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大学所学的经济学课程过于理论化,很少能够联系实际。“最大的缺陷是,我们的本土经济学教科书大都是为方便学生考试而编写的,这可能是本土经济学教科书的范式迟迟没有突破的主要原因。”(张军,2007)。另外,经济学教材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理论、新的案例和新的解释。
具体来说,本书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融入中国现实世界的实例分析和政策情景分析。来自国内外经济学教学实践的反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很喜欢书中有现实世界的实例,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例子;教师发现这种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美国威廉· 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呼吁人们重视对经济学教育方法的研究,并指出多项选择题、小品文、案例在经济学教育中的独特地位。案例能够清楚反映微观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生动活泼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对经济学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经济学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给学生以机会,像经济学家那样用经济学原理去分析、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那些“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经济学学生将能从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中获得足够大的长期收益。但是现在,流行的课堂教学方法仍然是填鸭式的。
目前,国际上的微观经济学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应用大量的实例和案例来说明经济概念和原理。由于国外的市场机制、企业制度和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如果引用国外的例子和案例来教学,学生由于缺乏对相应的背景、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对经济原理的理解难免会打折扣。如果引用发生在我国市场中的实例来说明经济原理,读者会更有兴趣,更易理解。因此,为联系国情,本书数据资料、典型案例等尽量采用我国企业和市场实际资料。除了在分析中尽量应用中国的例子外,在本书的每章后面都附有案例,全书共有41个案例。
除了融入我国现实世界的实例外,本书还联系我国的政策实践和法律,对政策情景进行分析。例如,最低/最高限价、价格放开的改革、专利法、反垄断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融入。
如果学生在其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更好地学好经济学理论,学会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更能理解经济理论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绝非空洞的学术说教。
(2)提供较多的练习题。很多国内外教授反映,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会解决新问题的本领。传授这种重要本领的最佳途径是在反复向学生演示解决方法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所布置的练习。
(3)注重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的结合,紧跟时代。近几十年来,现代微观经济学有了长足发展。本书注意吸收经济学的最新成就,既保留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又力图将近年来微观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如企业理论、不确定性分析、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介绍给广大读者。
(4)提供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帮助实现这一点,本书提供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对照。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学习一些英语的专业词汇,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国际交流。
(5)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了避免过于理论化和学生阅读的困难,本书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写得更加细致、清晰,易于理解;二是用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如在成本分析中,本书对机会成本的衡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联系我国的现实案例,使学生们能在这一部分对机会成本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又如在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析中,本书给出了更详细、细致的分析。这样的分析,在本书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灵活安排授课内容。本书提出以下建议。
(1)教学结构和顺序。考虑到我国相当多的教师和和读者习惯了传统的结构安排,如“要素市场”这样的章节都是放在产品市场的后面,本书也按照这种结构编写。但在教学中,感到要素市场的大部分也是消费者选择问题,但是,这部分内容与消费者和厂商这些基本理论都离得很远;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是紧密联系的两个市场,在教材中都是分开讨论。与此比较,现代经济理论通常把商品和要素市场放在一起讨论。消费者(家庭)的投入供给和商品需求都是在预算约束的限制下使效用最大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劳动市场、资本市场放到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后面讲,而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可以放到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后面讲。这种结构可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可以按照本书的结构讲,也可以放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后面、不完全竞争市场前面讲。
(2)案例使用。本书案例都是放在每一章节的最后。在教学中可以把案例作为开篇案例来介绍,讲完一章后,再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案例。
(3)习题。为了避免同学们上课听得懂,下课就忘,多做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书提供了较多的练习题。题目难度相差比较大,教师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目标选做部分练习题就可以了。
(4)教学难度的把握。如果教学中对于数学和经济理论要求不多的话,可以跳过数学部分和较难的几何图形,只讲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本书是在笔者主编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因此首先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他们是张晓春、程桂枝、王晓亮、唐五湘、曾春媛。本书采用了不少名校的研究生入学试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为本书做出贡献的还有几位研究生,他们在校对、部分习题和部分内容的写作上做出了贡献,他们分别是蒲晓敏、孙海尧、刘晓婧、范琳琳、邹景、何音、张琦、张曦。
尽管我们尽力想编好这本书,但书中难免存在纰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