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原理

第二章 供给与需求原理

需求和供给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起点和主线。本章首先介绍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基本概念,以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然后分析竞争性市场条件下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均衡的变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弹性的概念。

第一节 需求与需求曲线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是厂商决定吗?商品价格的变化又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在经济学中,对这些问题的简单回答是: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价格的变动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决定的。要理解这一原理,首先来看什么是需求,然后介绍描述需求的几个概念:需求表、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一、需求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需要消费许多东西。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理想很多,需要无限,无限的需要源于人类无限的欲望。但是,在市场上起作用的不是需要而是需求。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也就是说,市场关心的不仅是人们所想要的,还有在他们的收入所限定的支出和各种商品已知的条件下所选择购买的商品数量,也就是有效需求。可见,需求是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人们的需要只有在具备了支付能力的情况下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否则只可能是意念中的主观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不能算作有效需求。

那么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呢?市场经济中,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往往有许多,并且这些因素因商品特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预期、消费者数量等。这些因素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所述。

1.该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格是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最基本因素。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对这一点有许多的亲身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经济现象的观察,总结出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或提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就越少(或减少);反之,商品价格越低(或降低),则购买量越多(或增加)。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对经济中的大部分商品都是适用的,这一特点在经济学中称为需求规律,即指在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价格越高(或价格提高),需求量就越少(或需求量减少);价格越低(或价格降低),需求量就越高(或需求量增加)。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来说,收入与商品需求量是正相关的。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他们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这类商品称为正常品。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约束的。然而,也有一些例外,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他们在低档品(如一些地摊商品)上的花费越来越少,转而购买质量更好的商品。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因此,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商品的价格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影响最大。一类是互补品,即两种商品放在一起消费才能满足同一种需求,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如计算机和软件、汽车和汽油等。如果汽油价格上升很多,对汽车的需求就会下降。这种有互补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另一类是替代品,即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需求,如馒头和米饭、鸡肉和鱼肉等。如果鸡肉的价格暴涨,人们就会少吃鸡肉而多吃鱼肉。因此,当两种商品是替代品时,一种商品的价格若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4.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除了和消费者的个人爱好有关,还和整个社会风俗、习惯和时尚有关。例如,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召开会议时,各国元首都穿上了唐装,结果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华人圈都开始流行唐装。可见,时尚改变了,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消费者对一种产品的偏好变得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比以前多购买一些产品,那么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对现在商品的需求,如预期商品未来的价格上升,就会增加现在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如果预期商品未来的价格下降,就会减少现在对商品的需求量。

6.消费者数量

消费者数量的多寡决定着市场规模的大小,从而对商品的需求量产生影响。例如,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对手机的需求量要远远大于斯里兰卡对手机的需求量。

7.其他特殊因素

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商品的需求量,如政府的消费政策、历史传统、地理气候、经济开放程度等。

二、需求函数

如果将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需求作为因变量,我们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明某种商品的需求与需求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函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很多,如果对影响一种商品需求的所有因素同时进行分析,那么这项工作将变得极为复杂。因此,在处理这种复杂因素问题时,应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种变量,同时使其他所有因素保持不变。这些因素中,最受关注的是价格。当其他因素的变化,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或偏好的变化是重要的时候,也应把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考虑进来。

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最基本的因素,因而如果只考虑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其他条件假设不变,那么需求函数就可以简化为:

Qd=f(P)                 (2.1)

如果某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是线性关系,那么需求函数可以写为:

Qd=a-bP(a>0, b>0)              (2.2)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三、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Qd=f(P)表示了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需求表或需求曲线来表明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表2-1所示是某饮料的需求表,它表明了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每月购买的该饮料的数量。

从表2-1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量就比较多,而价格比较高时,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量就比较少。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我们都能够确定消费者所能购买的饮料数量。如当该饮料的价格为5元时,饮料的需求量为9万瓶/月;当价格下降为3元时,饮料的需求量上升为12万瓶/月;当价格进一步下降为1元时,饮料的需求量上升为20万瓶/月。

表2-1 饮料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瓶)

需求量(万瓶/月)

A

5

9

B

4

10

C

3

12

D

2

15

E

1

20

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表做出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根据表2-1的数据,可得到相应的需求曲线(见图2-1)。其中,横轴代表饮料的需求量(Q),纵轴代表饮料的价格(P)。这里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经济学中分析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需求量(供给量)Q

A点表明,在每瓶5元(对应纵轴的点)的价格下,每月需求9万瓶(对应横轴的点)饮料。当价格下降到4元时,我们沿着该曲线向下移动到B点,表明现在每月的需求量增加到10万瓶。同样,如果价格下降到3元,我们沿着该曲线又向下移动到C点,现在每月需求12万瓶。在该曲线上有5个点(A点至E点),对应于表2-1中的数字。该曲线图还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表中其他未列出的价格下可能的需求量。

2-1

图2-1 某饮料的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函数时,一般都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即具有连续性。正是由于这一假定,在图2-1中才可以将商品的各个价格-需求量的组合点ABCDE连接起来,构成一条光滑的连续的需求曲线。

通过图2-1我们可以看到,该饮料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该曲线的斜率是负数。这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关系:价格下降,饮料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饮料的需求量减少。

大多数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也就是说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是需求基本规律的表现。即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得到需求曲线。事实上,在许多影响因素都发生变动并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商品需求的变化可能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波动形态,而且我们很难判断各项因素究竟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只有在简化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才能总结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如此简单明了的关系。这种把单个因素提取出来进行单独分析的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这也是经济分析中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我们在后面还会经常用到。

第二节  供给与供给曲线

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应的概念,需求来自消费者,而供给来自生产者(厂商)。这一节我们将讨论什么是供给,然后介绍描述供给的几个概念:供给表、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

一、供给和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供给同样是生产意愿与生产能力的统一。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它们各自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如下所述。

1.价格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供给量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商品的价格下降,则供给量就会减少。也就是说,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是正相关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价格下降,该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

商品的价格上升,供给量就会增加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的盈利性越大,厂商就会从生产盈利性低的商品转向生产这种商品;第二,在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很高,新的生产者就会加入这种商品的生产,总的市场供给将会增加。

2.生产成本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越高,任何价格下获得的利润就越少。随着成本上升,厂商会削减生产,很可能转向那些成本没有上升那么多的产品。

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投入品价格的变化,如果工资、原材料价格、租金、利率或任何其他投入品的价格上升,生产成本将增加;②生产的重新组织,很多厂商通过厂商重组生产而节约了各种成本;③政府的税收或补贴变化,政府的补贴政策降低了成本,而征税政策则提高了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厂商盈利,厂商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那么这种商品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如宝洁公司生产飘柔、海飞丝、潘婷等不同品种的洗发水,如果市场对飘柔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而其他洗发水的价格不变,他们就会多生产飘柔而减少其他品种的洗发水的生产,这样,其他品种的洗发水的供给就有可能下降。

当两种商品是联合供给商品时,也就是当一种商品被生产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被生产出来。例如,在提炼原油以生产汽油时,其他等级的燃料也被生产出来,如柴油和石蜡。如果由于汽油的需求及其价格上升导致汽油的生产越多,那么这些其他燃料的供给也会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与消费者一样,生产者对未来的市场价格也有预期。如果预期价格上升,生产者会暂时减少商品销售数量,增加它们的库存,在价格上升时再投放到市场上。同时,它们会购置新的设备,或雇用更多的劳动力,以便在价格上升之后能增加供给。如果预期未来价格下降,生产者则会尽量增加现在的供给,同时制订生产计划减少未来产量的供应。

6.其他因素

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供给,如气候条件会对农业供给有重要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也会影响到供给。

影响供给的因素要比影响需求的因素复杂得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上,供给要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供给作为因变量,我们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它表示了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微观经济分析中,通常把商品本身的价格看作是影响商品供给量的最基本的因素。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作为自变量,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则供给函数为:

Qs=f(P)                (2.3)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如果某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是线性关系,即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那么,供给函数为:

Qs=-c+dP(c>u, d>u)             (2.4)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Q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还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表示。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我们仍用饮料的例子来表述供给表这个概念。表2-2是一张饮料的供给表。它反映了饮料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例如,当饮料价格为每瓶1元时,供给量为0瓶;当饮料价格上升为每瓶3元时,供给量上升为12万瓶,当饮料价格上升到5元时,市场供给将增加到18万瓶。

表2-2 饮料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瓶)

供给量(万瓶/月)

A

5

18

B

4

16

C

3

12

D

2

7

E

1

0

根据供给表我们可以得出供给曲线。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供给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由表2-2的数据可得到相应的供给曲线,如图2-2所示。图中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根据供给表中商品价格-供给量组合得到的相应坐标点ABCDE连接起来的线,就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

2-2

图2-2 饮料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这是供给基本规律在图形上的表现,即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第三节 市场均衡与均衡的变动

在前两节,我们一直分开考察需求和供给。需求是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供给是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但是,它们都没说明这种商品本身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那么,商品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互作用形成的。如果我们把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分析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其基本方法是把需求表和供给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结合在一起,来分析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力量的相互作用,进而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

一、市场均衡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一个物体因同时受方向相反又大小相等的两种外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经济学借用均衡的概念来说明经济体系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不存在变动要求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经济体系内不存在使各种变量发生变动的压力和动力的一种状态。简单概括,均衡是指一种没有变化趋势的状态。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即市场均衡。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点上。在该点上,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市场上不存在短缺或过剩,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也称为市场出清价格,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之所以称该点为均衡点是因为当供求力量平衡时,只要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就不会上下波动。

在几何图形上,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市场均衡又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对一个经济社会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单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关于一般均衡的分析见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二、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下面我们来看看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如何相互作用,使市场达到均衡,从而决定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现在把需求曲线图形2-1和供给曲线图形2-2放在同一图形2-3中,假定市场中的现有条件不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市场是怎样自发地决定产量和价格的。从前面分析可知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在图2-3中,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与E点相对应的价格(3元/瓶)和数量(12万瓶/月)就是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因为这时供给量正好等于需求量。当价格在均衡价格以上,如4元/瓶时,供给量为16万瓶/月,大于需求量10万瓶/月,存在过剩供给或需求不足。这时卖者之间的竞争必然会对价格产生向下的压力,使价格下降。而在均衡价格以下,如2元/瓶时,供给量为7万瓶/月,小于需求量15万瓶/月,存在商品短缺现象,由于买者愿付高价来买所希望的商品,这将使价格产生向上的推力。只有在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才没有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价格稳定在可以持续不变的水平上,这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数量就是均衡数量。

2-3

图2-3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在均衡状态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是相等的,都为3元。因此,这个状态便是一种使买卖双方都感到满意并愿意持续下去的状态,具有稳定性。

均衡价格的决定也可以把需求表和供给表放在一起来说明。把表2-1饮料的需求表和表2-2的饮料供给表放在一起,形成了表2-3,可以看到市场均衡的决定。

表2-3 饮料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价格(元)

1

2

3

4

5

需求量(万瓶)

20

15

12

10

9

供给量(万瓶)

0

7

12

16

18

市场状态

短缺

短缺

均衡

过剩

过剩

对价格的压力

向上

向上

中立

向下

向下

如表2-3所示,如果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如实际价格为4时,需求量为10万瓶/月,而供给量为16万瓶/月,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形成过剩),这一方面会使供给方减少商品的供给量,另一方面会使需求方压低价格来购买商品。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一直下降到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均衡价格3元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价格由4元下降为3元,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10万瓶/月增加为12万瓶/月,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16万瓶/月减少为12万瓶/月。

相反地,当市场的实际价格为2元时,低于3元的均衡价格,商品的需求量为15万瓶/月,供给量为7万瓶/月。这种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或超额需求的市场状况,一方面会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又使供给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3元的水平。在价格由2元上升为3元的过程中,商品的需求量逐步地由15万瓶/月减少为12万瓶/月,商品的供给量逐步地由7万瓶/月增加为12万瓶/月,最后达到供求量相等的均衡数量12万瓶/月。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总存在着变化的力量,只有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价格不再具有变动的趋势,市场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均衡状态。

三、均衡的变动

在均衡价格决定的分析中,是假定收入、消费者偏好、人口、生产成本、预期等因素都不变,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这种分析属于静态分析。一旦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会移动,而两条曲线的移动又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下面我们对这种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在经济学中区分曲线的移动和沿曲线移动很重要。这里先来区分需求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1)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也就是说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改变引起的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当影响需求的一种因素(除价格外)发生变化时,需求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需求曲线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如图2-4所示,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了,那么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增加了,因此,需求曲线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即由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同样,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的价格会下降,消费者对现在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那么,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既由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总之,任何一种在每一价格水平时增加需求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任何一种在每一价格时减少需求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4

图2-4 需求曲线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如图2-5所示,设市场的均衡点在E0,需求曲线为D0,供给曲线为S。现在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需求曲线D0就会向右平移到需求曲线D1,从而形成新的均衡点E1,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1,而均衡数量也由Q0增加到Q1。如果需求减少,需求曲线D0就会向左平移到需求曲线D2,从而形成新的均衡点E2,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2,而均衡数量也由Q0减少到Q2。由此可见,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2-5

图2-5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要分析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供给的变动。

(1)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变动是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改变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这里的其他因素就是指生产成本、相关商品的价格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的变化等。在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位置的移动,向右移动说明供给增加,向左移动说明供给减少。在图2-6中,如果生产商品的工人的工资提高了,则生产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供给数量就会减少,这使供给曲线由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的价格会下降,他就会增加现在对商品的供给数量,供给曲线就由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总之,任何一种在每一价格时增加供给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同样,任何一种在每一价格时减少供给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6

图2-6 供给曲线的移动

(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如图2-7所示,假设市场的均衡点在E0,需求曲线为D,供给曲线为S0。假设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S0就会向右平移到供给曲线S1,从而形成新的均衡点E1,使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而均衡数量由Q0增加到Q1。如果供给减少,供给曲线S0就会向左平移到供给曲线S2,从而形成新的均衡点E2,均衡价格由P0上升到P2,而均衡数量也由Q0减少到Q2。由此可见,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2-7

图2-7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综合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以上分析是以供给或需求一方不变为前提的,但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供需双方可能同时发生变化,共同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产生影响。在供求同时变动的情形下又如何分析均衡的变动呢?

在供求同时变动的情形下,均衡变动的分析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首先分析需求、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变动的方向。

第二,分析供给、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变动的方向。

第三,分析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即新的均衡点。

供求同时变动有两种情况:

(1)供求同时同方向变动,即同时增加或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均衡数量将同时增加或减少,而均衡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供需双方变动的相对量,可能提高,可能下降,也可能保持不变。如果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大于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均衡价格会上升,反之则下降。两条曲线移动的幅度相同,均衡价格保持不变。

(2)供求同时呈反方向变动。这时,均衡价格总是按照需求的变动方向变动,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而均衡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供求双方变动的相对比例,可能增加、减少或维持不变。如果供给曲线移动的幅度小于需求曲线移动的幅度,均衡数量减少,反之则增加。只有两者变动的幅度相同时,均衡数量才维持不变。

下面以图2-8进一步说明供求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假设供求均衡点为需求曲线D1与供给曲线S1的交点E1,现在消费者收入增加了,同时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原来的均衡会如何变动呢?

第一步,分析需求、需求曲线的变动和变动的方向。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使得需求曲线由D1向右平移至D2,与S1曲线交于E3。可见,收入水平上升起的需求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上升。

第二步,分析供给、供给曲线的变动和变动的方向。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下降引起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由S1向右移至S2,与D1曲线交于E2点,可见,生产成本下降引起的供给增加,又使均衡价格下降。

2-8

图2-8 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第三步,分析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新的需求曲线D2和新的供给曲线S2的交点E4,就是新的均衡点,新的均衡价格为P2。价格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就本例而言,由于需求增长的作用大于供给增加的作用,所以,最终的均衡价格是上升了为P2

四、市场均衡的数学分析

图2-3所示是以几何图形来表示的均衡价格决定模型。该图形准确地说明了均衡价格是由市场需求曲线D和市场供给曲线S相交点的价格水平所决定的。除了几何图形以外,在数学方面,还可以用方程式来表示均衡价格决定。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是线性需求函数

Qd=a-bP                 (2.5)

市场供给函数也是线性供给函数

Qs=-c+aP                 (2.6)

式中,abcd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市场均衡时有

Qd=Qs                  (2.7)

解方程组

Qd=a-bP                 (2.8)

Qs=-c+dP                 (2.9)

得到

P=\frac{a+c}{b+d}                (2.10)

{{Q}_{d}}={{Q}_{s}}=a-\frac{b(a+c)}{b+d}            (2.11)

得到的QP就是均衡的数量和价格。

第四节 需求与供给弹性

由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可知,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如珠宝、化妆品等奢侈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而有些商品的需求量(或供给量),例如食品、电力等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虽然供给和需求通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供给量和需求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但为了使之成为真正有用的工具,我们需要知道供给和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对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上述这些关于价格变动和购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弹性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分析。

一、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的原意是指一物体对作用于它之上的力的反应程度。后来,经济学家把弹性引入经济学领域,用来说明经济变量间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具体地说,弹性表示,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图像说明文字

在经济学中,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使我们能够确定一种经济变量的变化所引致的另外一种经济变量变化的幅度。重要的需求弹性有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首先考察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又可以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本部分分别分析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1.需求的价格弹性含义

需求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图像说明文字

例如,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10%后,需求量增加了20%,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其价格弹性为2。

由需求规律可知,绝大多数商品需求量变化的方向与其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因此,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变动率一般为负值。但习惯上为了便于比较,在实际运用中略去其负号,研究其绝对值,所以在公式前加了一个负号,以使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取正值。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可以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是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在数量上表现为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e}_{d}}=-\frac{\frac{\Delta {{Q}_{{}}}}{{{Q}_{{}}}}}{\frac{\Delta P}{P}}=-\frac{\Delta {{Q}_{{}}}}{\Delta P}\cdot \frac{P}{{{Q}_{{}}}}             (2.12)

式中,Q——商品需求量的绝对量;

\Delta Q——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量;

P——商品自身价格的绝对量;

\Delta P——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量。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式(2.12)的基础上,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e}_{d}}=\underset{\Delta P\to 0}{\mathop{\lim }}\,(-\frac{\Delta {{Q}_{{}}}}{\Delta P}\cdot \frac{P}{{{Q}_{{}}}})=-\frac{d{{Q}_{{}}}}{dP}\cdot \frac{P}{{{Q}_{{}}}}          (2.13)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前者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left| {{e}_{d}} \right|的大小,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缺乏弹性。当0<ed <1时,表明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称为需求缺乏弹性。

(2)富有弹性。当1<ed <\infty 时,表明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称为需求富有弹性。

(3)单位弹性。当ed =1时,表明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称为单位弹性。

(4)完全弹性。当ed =\infty 时,表明价格P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Q无限的变动,称为完全弹性。

(5)完全无弹性。当ed =0时,表明不管价格P如何变动,需求量Q固定不变(即\Delta Q=0),称为完全无弹性。

在需求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中,单位弹性、完全弹性、完全无弹性是三种极端特殊的情况。若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则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动幅度是相同的。实际中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或某一线段价格弹性等于1是可能的,但很少有整条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弹性都等于1。若需求是完全弹性的,则需求量的变动是无穷的大,这样的商品在现实生活中也极少见。但在后面章节将介绍的完全竞争市场类型中,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完全弹性的。若需求是完全无弹性的,则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这样的商品。生活中,绝大多数商品要么属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要么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

2.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

一般来说,当价格变化较小时,可用点弹性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当价格变化较大时,则用弧弹性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商品需求量Q与其价格P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未知,或需求函数关系式Q=f(P)已知但函数不可导,或需求函数关系式Q=f(P)已知且函数可导,但自变量或因变量变化较大时,我们就只能利用弧弹性的公式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假如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f(P),几何图形如图2-9所示。

2-8A

图2-9 弧弹性

在图2-9中,假设商品价格P{{P}_{1}}变为{{P}_{2}},相应的需求量Q{{Q}_{1}}变为{{Q}_{2}},则\Delta P={{P}_{2}}-{{P}_{1}}\Delta {{Q}_{{}}}={{Q}_{2}}-{{Q}_{1}}。那么,在运用式(2.12)来计算弧AB之间的弹性时,式(2.12)中的PQ,是采用{{P}_{1}}{{Q}_{1}},还是{{P}_{2}}{{Q}_{2}}呢?显然,采用不同的PQ值,相应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_{d}}的值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弧弹性时,需要对式(2.12)加以修正,以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带来的不便。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经修正后的用于计算弧弹性的公式。

中点公式是最常用的一种修正方法,它分别采用{{P}_{1}}{{P}_{2}}{{Q}_{1}}{{Q}_{2}}的算术平均数来替代式(2.12)PQ值,即计算公式为:

{{e}_{d}}=-\frac{\Delta {{Q}_{{}}}}{\Delta P}\cdot \frac{{({{P}_{2}}+P{}_{1})}/{2}\;}{{({{Q}_{2}}+{{Q}_{1}})}/{2}\;}=-\frac{{{Q}_{2}}-{{Q}_{1}}}{{{P}_{2}}-{{P}_{1}}}\cdot \frac{{{P}_{2}}+{{P}_{1}}}{{{Q}_{2}}+{{Q}_{1}}}        (2.14)

式(2.14)被称为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无论采用哪一种公式,所得弧弹性的结果都不是特别精确。不连续变动的幅度越大,需求价格弧弹性的测定值也越不精确。如果仅仅是一般地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而不是强调这种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是作为涨价结果还是降价结果,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带来的不便,一般用中点公式。

3.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

本部分对需求价格点弹性进行全面考察。首先介绍价格点弹性的计算公式,然后考察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斜率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

(1)需求价格点弹性的计算。对于一元可求导的需求函数{{Q}_{{}}}=f(P)来说,可以用微分概念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点弹性,计算公式为:

{{e}_{d}}=-\frac{dQ}{dP}\cdot \frac{P}{Q}=-{f}'(P)\frac{P}{Q}            (2.15)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来计算相应的点弹性值。

(2)线性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在图2-10中,线性需求曲线AB分别与纵坐标和横坐标相交于A点和B点,令F点为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F点向纵轴引垂线后得到与纵轴的交点H点,向横轴引垂线后得到与横轴的交点K点。H点将线段AO分割成两段:AHHOK点将线段OB分割成两段:OKKB

从几何意义看,根据点弹性的定义,F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2-9

图2-10 线性需求曲线各点的价格弹性

{{e}_{d}}=-\frac{dQ}{dP}\cdot \frac{P}{Q}=-\frac{1}{dP/dQ}\cdot \frac{P}{Q}=\frac{1}{FK/KB}\cdot \frac{FK}{OK}=\frac{KB}{OK}=\frac{BF}{AF}=\frac{OH}{AH}    (2.16)

式中,AFBF是直线ABF点分成的两段,AHHO是直线AOH点分成的两段,OKKB是直线OBK点分成的两段,因此可以得出,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指绝对值,下同)等于需求曲线上被该点分成两段线段的长度的比值,或者也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纵轴)和需求量轴(横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由上述结论还可以进一步推出,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具有这样的特征:当点F沿着线性需求曲线AB从高到低滑动时,其需求价格点弹性值也会相应地由大变小。当F点在A点时,{{e}_{d}}=\infty ,为完全弹性;当点F位于FE两点之间时,{{e}_{d}}>1,即线性需求曲线的上半段(除去线性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点A和中点E)各点的点弹性大于1,为富有弹性;当点F滑动到需求曲线AB的中点E时,{{e}_{d}}=1,即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的点弹性等于1,为单位弹性;当点F滑到EB两点之间时,{{e}_{d}}<1,即线性需求曲线的下半段(除去中点E和线性需求曲线与X轴的交点B)各点的点弹性小于1,为缺乏弹性;当F点在B点时,{{e}_{d}}=0,为完全无弹性。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图2-10所示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各点的价格弹性是不同的。然而,并非所有的线性需求曲线都是如此。对于图2-11的两种特殊形状的线性需求曲线,每一点的点弹性都是相等的。

2-10

图2-11 两种特殊形状的线性需求曲线

图2-11(a)中水平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均为无穷大,即{{e}_{d}}=\infty。图2-11(b)中垂直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的点弹性均为零,即{{e}_{d}}=0。可见,对于线性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不相等的结论来说,水平和垂直的线性需求曲线是两种例外。

(3)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对于非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以先过曲线上该点作切线,然后用与推导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相类似的方法得到该点的点弹性值。如图2-12所示,为测定需求曲线上C点的价格弹性,可以在C点作一条切线AB,然后根据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定义,得出C点的点弹性为:

{{e}_{d}}=-\frac{dQ}{dP}\cdot \frac{P}{Q}=\frac{EB}{CE}\cdot \frac{CE}{OE}=\frac{EB}{OE}=\frac{BC}{AC}=\frac{OD}{AD}       (2.17)

由于非线性需求曲线上各点的PQ值不同,经过各点切线的斜率\frac{dP}{dQ}也不同,因此,一般非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两点的点弹性都不相等。

2-11

图2-12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但是,也有一种特殊情况:当需求曲线为双曲线时,曲线上任何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固定不变,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固定弹性。具体分析如下。

设需求函数为:

{{Q}_{{}}}=k{{P}^{-E}}               (2.18)

式中,kE为正整常数。由这个需求函数导出的曲线,即为双曲线。该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为:

{{e}_{d}}=-\frac{dQ}{dP}\cdot \frac{P}{Q}=kE{{P}^{-E-1}}\frac{P}{k{{P}^{-E}}}=E         (2.19)

可见,需求曲线为双曲线时,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恒为常数E。当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时,即需求函数为:

{{Q}_{{}}}=k{{P}^{-1}}               (2.20)

时,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仅固定不变,而且恒为1,此时,需求弹性为单位弹性。

4.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曲线斜率

尽管需求曲线的斜率与需求价格弹性有联系,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前面曾提到当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零时[见图2-11(a)],需求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当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时[见图2-11(b)],需求价格弹性为零。由此是否可以认为,需求曲线的斜率大就意味着需求是缺乏弹性的,而需求曲线的斜率小就意味着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呢?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对于图2-11所示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完全弹性和完全无弹性这两种特殊的情况而言是正确的,但是,通常的情形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需求曲线在某一点或某一段弧上的倾斜程度,即\frac{dP}{dQ}\frac{\Delta P}{\Delta {{Q}_{{}}}}。而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需求弹性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倒数值\frac{dQ}{dP}\frac{\Delta {{Q}_{{}}}}{\Delta P},还取决于相应的价格-需求量比值\frac{P}{Q}。所以,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价格弹性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互有联系,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这种区别在图2-9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图2-9中,线性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但每点的点弹性却不相等。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仅根据需求曲线的斜率大小来判断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是不正确的。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不仅对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而且对非线性需求曲线,甚至是任意形状的需求曲线的点弹性和弧弹性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相交的需求曲线上,交点处的价格弹性依曲线斜率而定,斜率越大,弹性越小;斜率越小,弹性越大。如图2-13所示,需求曲线AB和需求曲线{A}'{B}'相交于C点,此时,两条需求曲线在交叉点C点的价格P相等,需求量Q相等,相应的价格-需求量比值\frac{P}{{{Q}_{{}}}}也相等。因此,两条需求曲线上C点的价格弹性大小就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且与需求曲线的斜率成反比。在图2-13中,需求曲线AB的斜率的绝对值比需求曲线{A}'{B}'的斜率的绝对值大,所以,需求曲线ABC点的点弹性比需求曲线{A}'{B}'C点的点弹性小。

2-12

图2-13 相交的需求曲线

5.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商品时得到的总收入有密切关系。总收入是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如果用TR代表总收入,P代表商品价格,Q代表商品销售量(需求量),则TR=PQ。作为生产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当谋求使总收入增加时,是应该提高还是降低商品价格?按TR=PQ这个公式,好像只要提高价格,就会使总收入增加。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时,价格提高(或降低)所引起总收入的变化是不一样的。我们以表2-4中的有关数据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表2-4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

图像说明文字

在表2-4中,当商品价格由40下降为30时,销售量由100上升为200,由弧弹性中点公式可计算得到点ab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图像说明文字>1,说明需求富有弹性。同时,当商品价格由40下降为30时,总收入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由此可见,当商品富有弹性时,降价会使总收入增加,提价会使总收入减少。

在表2-4中,当商品价格由30下降为20时,销售量由200上升为300,或价格由20上升为30时,销售量由300下降为200,由弧弹性的中点公式可计算得到点bc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为单位弹性。此时,价格的升降没有使总收入发生变化。

当商品价格由20下降为10时,销售量由300上升为400,由弧弹性中点公式可计算得到点cd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图像说明文字<1,说明需求缺乏弹性。同时,当价格由20下降为10时,总收入由600下降为400。由此可见,当商品缺乏弹性时,降价会使总收入减少,提价会使总收入增加。

上述这个例子说明了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时,商品价格的升降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动是不一样的。这个结论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下列数学分析得到。

假定需求函数为Q = f(P),于是:

厂商的销售收入TR =PQ = PQ(P)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frac{dQ}{dP}\cdot \frac{P}{Q}(\Delta P\to 0)

总收入对价格求导,得到d(PQ)/dP=Q+P(dQ/dP) =Q[1+(P/Q)(dQ/dP)]=Q(1-ed)

分析上式,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则总收入与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动。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总收入保持不变,总收入不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时,则总收入与价格同向变动。

于是总收入与价格弹性的关系呈现以下特点。

(1)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时,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比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大,这样,当价格下降一个给定的百分比时,将导致需求量的一个较大百分比的增加,从而使总收入增加;当价格上升一个给定的百分比时,导致需求量的一个较大百分比的减少,从而使总收入减少。

(2)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比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小,这样,当价格下降一个给定的百分比时,需求量未能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入减少;当价格上涨一个给定的百分比时,需求量没有同比例减少,从而总收入增加。

(3)当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_{d}}=1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当,这样,无论价格上涨还是下降,需求量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抵消价格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总收入不变。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总结如表2-5所示。

表2-5 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

如果需求为

那么

因为

有弹性

价格上升会降低收入

需求量的下降要相对大于价格的增加

有弹性

价格下降会增加收入

需求量的增加要相对大于价格的减小

缺乏弹性

价格上升会增加收入

需求量的下降要相对小于价格的增加

缺乏弹性

价格下降会降低收入

需求量的增加要相对小于价格的减小

单位弹性

价格的增加不会影响收入

需求量的下降和价格的增加相对一样

单位弹性

价格的下降不会影响收入

需求量的增加和价格的减小相对一样

在现实市场中,计算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计算一种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厂商可以对一次价格变动对其总收入的影响进行定量估计。类似地,通过计算卷烟需求的价格弹性,政府可以更好地估计提高香烟税的政策效果。

6.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商品的需求具有价格弹性,而另外一些商品的需求则缺乏价格弹性。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商品的价格弹性呢?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1)相关替代品的可获得性。相关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是决定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取决于他们有什么其他可供选择的商品。当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相近的程度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因为,如果该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转向购买相似的替代品,当替代品的数目较多、相似程度较大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较多;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替代品的购买者就会转向购买该商品,当替代品的数目较多、相似程度较大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大幅度上升。特别地,当一种商品具有完全的替代品时,那么,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是无穷大;当一种商品没有任何替代品时,那么,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接近于零。例如,现实生活中的食盐就没有替代品,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很小的。

(2)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因为,当占总支出比重越大的商品价格上涨时,对消费者的生活影响越大,其需求量必然减少越多,所以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占总支出比重越小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例如食盐,大多数人既不频繁购买,也不是大量购买。买盐的支出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的份额很小,结果是,即便盐的价格翻番,对盐的需求量也只有很小的下降。大件物品,如住宅、汽车和家具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则很大,这些商品价格的上涨极有可能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度减少。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地,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越高,其需求价格弹性越小。例如,食品、自来水、电、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物品,当它们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不会轻易大幅度减少对它们的购买。因此,必需品是缺乏弹性的。相反,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必需程度越低,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如奢侈品就富有弹性,降价时可以多买,涨价时可以少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是奢侈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远大于牛奶的需求价格弹性。

(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地,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其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这是因为,如果某种商品的用途广泛,那么,当这种商品的价格高时,人们将只购买少量的这种商品,以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一旦其价格下降,人们将购买较多的数量,除了用在最重要的方面外,较次要的方面也要使用。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由于人们发现替代品和改变消费习惯需要时间,因此时间越长,在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转向替代品和改变消费习惯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对于许多商品而言,长期需求价格弹性高于短期内的需求价格弹性。

(6)这种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饱和程度已接近或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小;反之,需求价格弹性就大。

三、需求收入弹性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这种商品自身的价格,而且还与消费者的收入密切相关。商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用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

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

需求收入弹性是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数量上表现为,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消费者收入相对变动的比值。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其数学表达式为:

{{e}_{I}}=\frac{\frac{\Delta {{Q}_{{}}}}{{{Q}_{{}}}}}{\frac{\Delta I}{I}}=\frac{\Delta {{Q}_{{}}}}{\Delta I}\cdot \frac{I}{{{Q}_{{}}}}             (2.21)

式中,Q——商品需求量的绝对量;

\Delta {{Q}_{{}}}——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量;

I——消费者收入的绝对量;

\Delta I——消费者收入的变动量。

对于一元可求导的需求收入函数来说,当\Delta I\to 0时,由式(2.21)有

{{e}_{I}}=\underset{\Delta I\to 0}{\mathop{\lim }}\,\frac{\Delta Q}{\Delta I}\cdot \frac{I}{Q}=\frac{dQ}{dI}\cdot \frac{I}{Q}={f}'(I)\cdot \frac{I}{Q}          (2.22)

式(2.22)就是需求收入弹性的点弹性公式。其含义是当消费者收入发生微小的相对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相对变化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的弧弹性计算也有修正公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推导。

2.需求收入弹性与商品的分类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正、负情况,商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正常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正常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成正向变动,即正常品的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品的收入弹性大于零,即{{e}_{I}}>0。

正常品又可以进一步根据需求收入弹性{{e}_{I}}是否大于1,分为以下两种:必需品和奢侈品。

必需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必需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幅度小于收入的相对变动幅度,即\left| \frac{\Delta Q}{Q} \right|<\left| \frac{\Delta I}{I} \right|,说明当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必需品的需求量变动相对较小。必需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即0<{{e}_{I}}<1。

奢侈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奢侈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幅度大于收入的相对变动幅度,即\left| \frac{\Delta {{Q}_{{}}}}{{{Q}_{{}}}} \right|>\left| \frac{\Delta I}{I} \right|,说明当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动时,奢侈品的需求量变动更大。奢侈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e}_{I}}>1。

总之,当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时,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需求量都会增加,但必需品的需求量增加是有限的,或者说,是缺乏弹性的,而奢侈品相应的需求量会增加较多,或者说,是富有弹性的。

一般说来,生活中食品等是必需品,而高档服装、高档手提包、汽车、高档家用电器等是奢侈品。

(2)劣等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劣等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成反向变动,即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劣等品的需求量反而减少。劣等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即{{e}_{I}}<0。

在经济扩张时期,消费者的收入是增加的,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奢侈品增加更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收入的快速增加引发了对全球奢侈品——高档服装、化妆品、酒的需求,引起世界奢侈品巨头的关注。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的减少会增加对劣等品的需求。

虽然,我们是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正、负号和大小,将商品分为正常品(又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和劣等品,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商品的类别来判断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符号和大小。如果商品为必需品,则可以判断需求收入弹性0<{{e}_{I}}<1;如果商品为奢侈品,则可以判断需求收入弹性{{e}_{I}}>1;如果商品为劣等品,则可以判断需求收入弹性{{e}_{I}}<0。

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基础上,有一个恩格尔定律描述了食品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四、需求交叉弹性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这种商品自身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而且还取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需求量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用需求交叉弹性来衡量。

1.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它的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数量上表现为,这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与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

假定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 QX= f(PY),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其数学表达式为:

{{e}_{XY}}=\frac{\frac{\Delta {{Q}_{X}}}{{{Q}_{X}}}}{\frac{\Delta {{P}_{Y}}}{{{P}_{Y}}}}=\frac{\Delta {{Q}_{X}}}{\Delta {{P}_{Y}}}\cdot \frac{{{P}_{Y}}}{{{Q}_{X}}}           (2.23)

式中,\Delta {{Q}_{X}}——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动量;

{{Q}_{X}}——商品X的需求量的绝对量;

\Delta {{P}_{Y}}——商品Y的价格变动量;

{{P}_{Y}}——商品Y的价格绝对量。

当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Delta {{Q}_{X}}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量\Delta {{P}_{Y}}均为无穷小时,则由式(2.23)有

{{e}_{XY}}=\underset{\Delta {{P}_{Y}}\to 0}{\mathop{\lim }}\,\frac{\Delta {{Q}_{X}}}{\Delta {{P}_{Y}}}\cdot \frac{{{P}_{Y}}}{{{Q}_{X}}}=\frac{d{{Q}_{X}}}{d{{P}_{Y}}}\cdot \frac{{{P}_{Y}}}{{{Q}_{X}}}={f}'({{P}_{Y}})\cdot \frac{{{P}_{Y}}}{{{Q}_{X}}}        (2.24)

这就是需求交叉弹性的点弹性公式。其含义是当商品X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发生微小的相对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需求量的相对变化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的弧弹性计算也有修正公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推导。

2.需求交叉弹性与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也有正负,正、负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

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互为替代关系,一种是互补关系,还有一种是相互独立关系。

替代品。当商品X、Y互为替代品时,{{e}_{XY}}>0,商品Y的价格与商品X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当商品Y价格上涨时,商品X的需求量增加;当商品Y价格下降时,商品X的需求量减少。例如苹果和梨是一对替代商品,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苹果的消费,同时,对梨的需求量会增加;而当苹果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苹果的消费量,同时,梨的需求量会下降。

互补品。当商品X、Y为互补品时,{{e}_{XY}}<0,商品Y的价格与商品X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即当商品Y价格上涨时,商品X的需求量会减少;当商品Y价格下降时,商品X的需求量会增加。如当喷墨打印机价格上升时,人们对喷墨打印机的需求量会下降,这样,作为喷墨打印机的互补品的墨盒的需求量也会因此而下降。

独立品。当商品X、Y互不相关时,{{e}_{XY}}=0,商品Y价格的变动不会对商品X的需求量造成影响。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由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知道需求交叉弹性的符号,即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时,{{e}_{XY}}>0;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时,{{e}_{XY}}<0;商品之间为互不相关时,{{e}_{XY}}=0。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来判断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即{{e}_{XY}}>0,则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关系;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即{{e}_{XY}}<0,则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如果需求交叉弹性等于零,即{{e}_{XY}}=0,则这两种商品互为独立品。

五、供给弹性

我们同样可以使用弹性的概念来度量厂商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正如我们用它来度量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一样。从供给定律可知,当一种产品价格上涨时,其供给量会增加。为了度量价格上涨能引致供给量增加多少,我们需要使用供给的价格弹性这一概念。

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与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供给弹性,以{{e}_{s}}表示,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数量上表现为,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商品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比值。

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量用{{Q}_{s}}表示,价格用P表示,则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e}_{s}}=\frac{{\Delta {{Q}_{s}}}/{{{Q}_{s}}}\;}{{\Delta P}/{{}}\;P}=\frac{\Delta {{Q}_{s}}}{\Delta P}\cdot \frac{P}{{{Q}_{s}}}             (2.25)

如果商品供给量{{Q}_{s}}是其自身价格P的一元可导函数,即{{Q}_{s}}=f(P),则供给弹性的点弹性公式为:

{{e}_{s}}=\frac{d{{Q}_{s}}}{dP}\cdot \frac{P}{{{Q}_{s}}}              (2.26)

假设商品价格P{{P}_{1}}变为{{P}_{2}},相应的供给量{{Q}_{s}}{{Q}_{1}}变为{{Q}_{2}},则供给弹性的弧弹性的中点公式为:

{{e}_{s}}=\frac{\Delta {{Q}_{s}}}{\Delta P}\cdot \frac{P}{{{Q}_{s}}}=\frac{{{Q}_{2}}-{{Q}_{1}}}{{{P}_{2}}-{{P}_{1}}}\cdot \frac{{{P}_{2}}+{{P}_{1}}}{{{Q}_{2}}+{{Q}_{1}}}         (2.27)

由供给规律可知,一般情况下,商品供给量{{Q}_{s}}与其自身价格P呈同方向变化,因此\frac{\Delta {{Q}_{s}}}{\Delta P}>0\frac{d{{Q}_{s}}}{dP}>0),相应地,商品供给弹性{{e}_{s}}>0

2.供给弹性的种类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可以分为五类。

(1)缺乏弹性。0<{{e}_{s}}<1,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幅度小于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

(2)富有弹性。1<{{e}_{s}}<\infty ,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幅度大于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

(3)单位弹性。{{e}_{s}}=1,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动的幅度等于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幅度。

(4)完全无弹性。{{e}_{s}}=0,价格上升或下降时,供给量均不发生变化,供给曲线S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2-14所示。

2-13

图2-14 供给完全无弹性

(5)完全弹性。{{e}_{s}}=\infty ,价格稍有变化就会引起供给量无穷的变化,这时供给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如图2-15所示。

2-14

图2-15 供给完全弹性

3.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

首先,我们来考察线性的供给曲线,图2-16所示为其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

2-15

图2-16 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一)

在图2-16(a)、(b)、(c)中,R为供给曲线S上任意一点,则该点的供给弹性为:

{{e}_{s}}=\frac{d{{Q}_{s}}}{dP}\cdot \frac{P}{{{Q}_{s}}}=\frac{MN}{RN}\cdot \frac{RN}{ON}=\frac{MN}{ON}

在图2-16(a)中,因为MN<ON,所以0<{{e}_{s}}<1,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在图2-16(b)中,因为MN=ON,所以{{e}_{s}}=1,供给是单位弹性的。在图2-16(c)中,因MN>ON,所以1<{{e}_{s}}<\infty,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由上述分析可见,当线性供给曲线是通过原点的直线时,不管斜率是多少,供给弹性都等于1,为单位弹性。如果线性供给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右边,供给弹性小于1,供给缺乏弹性。如果线性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左边,供给弹性大于1,供给富有弹性。

对于非线性的供给曲线,我们可以运用图2-17来说明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

2-16

图2-17 供给弹性的几何意义(二)

图2-17中,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R}_{i}}i=1,2,3)的供给弹性可以用以下几何方法求得:过{{R}_{i}}点(i=1,2,3)作供给曲线的切线,与横轴交于{{R}_{i}}点(i=1,2,3),然后从{{R}_{i}}点向横轴引垂线得到{{R}_{i}}i=1,2,3)点,则{{R}_{i}}点的供给弹性为:

{{e}_{si}}=\frac{d{{Q}_{s}}}{dP}\cdot \frac{P}{{{Q}_{s}}}=\frac{{{M}_{i}}{{N}_{i}}}{{{R}_{i}}{{N}_{i}}}\cdot \frac{{{R}_{i}}{{N}_{i}}}{O{{N}_{i}}}=\frac{{{M}_{i}}{{N}_{i}}}{O{{N}_{i}}}   (i=1,2,3)

图2-17中,{{R}_{1}}点的切线与横轴交于原点的左边,{{M}_{1}}{{N}_{1}}>O{{N}_{1}},所以{{R}_{1}}点的供给弹性大于1,富有弹性;{{R}_{1}}点的切线通过原点,{{M}_{2}}{{N}_{2}}=O{{N}_{2}}(点M2与原点O重合),所以{{R}_{1}}点的供给弹性等于1,为单位弹性;{{R}_{1}}点的切线与横轴交于原点的右边,{{M}_{3}}{{N}_{3}}<O{{N}_{3}},所以{{R}_{1}}点的供给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供给弹性可以根据该点的切线是否通过原点、与横轴交于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来判断该点的供给弹性的大小。具体结论如下所述。

(1)若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横轴交于原点的左边,则该点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2)若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通过原点,则该点的供给为单位弹性。

(3)若非线性供给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横轴交于原点的右边,则该点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4.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的来说,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和供给改变的难易程度。具体说来,决定供给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的长短。由于产品的生产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对于同一种产品其供给弹性随时间的长短而不同。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会变得越有弹性。这是因为产品价格变动后,生产者要增加或减少该产品的产量,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来调整生产要素的组合,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由于在较短时间内工厂规模不会改变,只能有限地调整人力和原材料等可变生产要素,而在较长时间内,工厂规模、原材料、人力等都可以任意变动,也可以关闭或新建厂商。

(2)改变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一般说来,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规模比较容易改变,因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规模比较难改变,因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因此,供给弹性的大小与改变产品生产规模的难易程度呈反方向变化。

(3)改变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变化情况。一般来说,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影响其供给量的重要因素。当产品价格提高后,如果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即平均成本)会上升,则产品供给量的增加幅度不会太大,这就意味着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反之,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平均成本)会下降,则产品供给量的增加幅度会较大,这就意味着该产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与周期。通常情况下,产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越大,生产的周期越长,产品供给量随价格变化的反应就越迟缓,其供给弹性就越小;反之,供给弹性就越大。

第五节 供求曲线的运用

一、价格管制

在均衡价格上,既不存在短缺,也没有过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对市场价格都满意。市场处在其竞争性均衡状态下,只是说明经济收益,或者说社会的总净收益,在竞争性均衡状态下是最大的。任何单个的生产者都更愿意收取更高的价格,而任何单个的消费者都更愿意支付更低的价格。例如,由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气候好,农产品丰收,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下降,这对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件令人满意的事。

在现实市场经济中,政府出于稳定经济、社会公平或其他某种目的,经常会使用价格管制干预市场机制的运行。价格管制有两种方式: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我们用均衡价格模型进行分析说明。

1.最低限价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如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或者农产品丰收的年代,大量农民无法卖出他们的产品,或者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卖出这些产品。这时政府进行干预,通过规定许多农产品的价格下限来提高价格。最低限价(Minimum Floors)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必须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否则价格下限对买方和卖方就不具有约束力。世界上许多政府为农产品规定了的“支持价格”(或称保护价格)。

要理解农业市场上价格下限如何起作用,用图2-18来分析。

2-17

图2-18 最低限价

图2-18表示政府对某种商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开始时,商品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现政府认为按均衡价格定价太低,应当规定最低价格P1。在该最低价格水平上,供给量会增加到Qs,而需求量会减少到Qd,供给量Qs大于需求量Qd,出现供给过剩。过剩数量为:

Q = Qs - Qd

这时,政府就会面临如何处理这些剩余商品或限制生产以使供给数量能够等于需求数量。最低限价所引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政府如何去处理和限制这些农产品的过剩。

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解决因最低价格造成的商品过剩问题。

第一,政府可以通过买进这种剩余商品,并将其贮存起来,毁掉这些剩余商品或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市场。

第二,通过限制生产者只能生产特定的配额,人为地降低供给。

第三,通过广告,发现这种商品的其他用途,或者削减享受补贴的商品,提高需求。

2.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Maximum Ceilings)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商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否则价格上限对买方和卖方就不具有约束力。在战争时期,由于物质短缺,或在平时,由于通货膨胀,很容易引起一些生活必须用品的涨价。这时,政府为了保证人民起码的生活水平,往往就会对一些基本的消费品如盐、糖、肉等规定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在美国纽约市,由于房租很高,政府对房租进行了控制,即对房东可以收取的最高房租设置了一个上限。

图2-19表示政府对某种商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情形。开始时,商品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现政府认为按均衡价格定价太高,应当规定最高价格为P1,如果市场超过这一价格就是非法。如果价格定为P1,需求量就会增加到Qd,供给量就会减少到Qs,需求量大于供给量Qs,就会出现商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即发生商品短缺。其短缺数为:

Q = Qd -Qs

2-18

图2-19 最高限价

如果政府只规定最高价格不进行深层次的干预,短缺会导致下列问题:第一,基于“先到先供应”的配置。这就会产生排队等候的现象。第二,实行“配给制”。为了在许多要购买这种商品的买者之间分配这种供给有限的商品,政府可能会采取某种形式的配给制,以限制人们的需求。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对一些商品长期实行最高限价,使价格水平普遍偏低,抑制了生产,造成商品的长期短缺现象。第三,常出现黑市交易,出现“走后门”现象,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

总之,政府规定最高价格的好处是保障穷人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安定,但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它不利于刺激生产,会造成产品长期短缺;另一方面它又会刺激需求,甚至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最高限价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消除由此引起的商品短缺现象。

二、增产不增收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虽然农产品丰收了,但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增产不增收。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又被称为“谷贱伤农”。这种表面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现象,是可以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加以解释的。

大部分农产品具有低价格弹性和低收入弹性特点,这是造成增产不增收两个关键的因素。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很低。虽然经济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长,但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只有一个温和的增加。当农产品丰收时,产量大幅增长,供给过剩,这些过剩的农产品就只能降价出售,但是农产品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因此降价幅度必须很大才能出清市场。在前面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时,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化。供给的大幅变动、需求的小幅变动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造成增产不增收。

下面用供给与需求图进一步分析。如图2-20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供给曲线是S,均衡点是E1。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新的均衡点E2,农产品的均衡价格由原先的P1下降到P2。由于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中矩形OP1 E1 Q1OP2 E2Q2之差。

2-19

图2-20 增产不增收

在农产品歉收年份,农民的总收入反而会增加。读者可以自行分析这一现象。

三、供求模型应用的条件

供求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在一些市场上出现的情况,但该模型有一定的适用条件。

(1)每个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中的厂商数目和消费者数量众多,每个消费者和厂商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很小,以至于不能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厂商进出市场相当容易。

(2)厂商出售的产品无差异,因此消费者就不会对某个厂商的产品有特别的偏好。

(3)每个人对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有完全的信息。当一个厂商的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消费者会立即知道,当厂商打算销售劣质产品的时候,他们也能马上发现。

(4)无交易成本。买者发现卖者并与之交易,或者卖者发现买者并与之交易的过程都是瞬时和无代价的。

具有上述特征的市场,被称为完全竞争市场。在第六章会有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详细论述。

在众多厂商和消费者中,没有一个厂商或消费者的市场份额会大到能影响价格。如果一个消费者不买了,还有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会买,商品的价格不会有丝毫变化。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他们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相反,如果某种商品或服务只有一个卖者的话——也就是垄断(参见第七章),他就会成价格制定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由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一个垄断者可以通过减少供应量来提高价格。在寡头或者存在产品差异的市场上,厂商也是价格制定者。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而在产品有差异的垄断竞争市场中,消费者会特别偏好某一个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参见第八章)。在这些厂商有定价能力的市场上,价格通常比供求模型所预测的要高一些,这不是说模型错了,只是意味着该模型并不适用于只有少数几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在这类市场上,还有其他模型可用。

如果厂商掌握的信息多于消费者,就有可能利用这个优势出售一些劣质的产品或者索要高于其他厂商的价格。在这样的市场中,价格也往往要比供求模型预测的高一些。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市场,因为消费者和厂商不能达成协议。也有可能就同一种产品,不同的厂商会索要不同的价格(参见第十二章)。

在一个交易成本很高的市场中,卖者发现买者或者买者发现卖者的成本都很高,这时供求模型也不完全适用。

总之,供求模型不适用于:只有一个或几个卖者的市场,有产品差别的市场,消费者不如厂商了解产品价格和质量信息的市场,或是交易成本很高的市场。已证明该模型有用武之地的市场包括农产品、金融、劳动力、建筑、服务批发以及零售市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本章介绍了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及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及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介绍了与供求函数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弹性公式。商品需求方面的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商品供给方面的弹性,主要是供给价格弹性。其中,需求价格弹性是重点应掌握的内容。学完本章后,应该掌握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知道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一、本章要点

(1)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人口数量与结构及其他特殊因素。市场的需求可以用一条需求曲线来表示。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它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这反映了需求规律。

(2)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及其他因素。市场的供给可以用一条供给曲线来表示。供给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它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化,这反映了供给规律。

(3)市场均衡。在竞争市场上,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处于平衡的价格水平上。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就是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市场均衡发生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之处。只有在这个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均衡之上的价格会造成过剩,这会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均衡之下的价格会造成短缺,这会导致市场价格上升。

(4)除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或者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们也分别被称作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会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若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若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

(5)弹性被用来表示一个变量(因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其自身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6)任何弹性都可以表示为弧弹性或者点弹性。利用弧弹性或者点弹性公式可以具体计算弧弹性和点弹性的数值。此外,点弹性的数值还可以从几何关系的角度来求得。

根据需求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把需求弹性区分为如下五种类型:①当0<{{e}_{d}}<1时,需求缺乏弹性;②当1<{{e}_{d}}<\infty时,需求富有弹性;③当{{e}_{d}}=1时,需求为单位弹性;④当{{e}_{d}}=\infty时,需求为完全弹性;⑤当{{e}_{d}}=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

(7)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密切相关。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化;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商品价格的变化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

(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能够反应商品之间的关系。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为替代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大于零;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为互补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小于零;如果两种商品之间无相关关系,则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等于零。

(9)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系数{{e}_{d}}的符号和大小,商品可以分为正常品(又分为必需品、奢侈品)和劣等品。对于正常品,{{e}_{I}}>0(其中,必需品,0<{{e}_{I}}<1;奢侈品,{{e}_{I}}>1);对于劣等品,{{e}_{I}}<0。

(10)运用需求和供给图形预测价格和数量上的变化。在大部分市场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频繁移动,造成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改变。在一段时间里,如果需求的增加超过了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将会上升。如果供给的增加超过了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将会下降。

二、案例透视

1农产品市场价格快速上升

2015年夏天,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快速上升。根据中国农业部统计,7月末全国480个批发市场的生猪价格为每千克17.05元,已连续上涨18周。猪肉价格也达到每千克26.1元,已连续上涨17周。在广州市,1~3月生猪出场价6.7元/500克 ,3月上旬生猪价格降至6.1元/500克。3月下旬开始,随着生猪供求关系的改善,生猪价格逐步企稳回升。4月下旬以后回升步伐明显加快,6月底生猪出场价8元/500克,较3月低位价格上涨了3成多。

关于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认为供应量减少是主要原因。彭博社报道说,在过去18个月时间里,中国生猪供应量减少1.1亿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猪肉产量2 574万吨,同比下降4.9%,而去年同期为增长3%。广州发改委分析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生猪供求关系不断改善。受前期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不断亏损的影响,去年以来养殖户持续淘汰生猪产能,减少能繁育母猪数量。生猪产能的淘汰,生猪供给过剩的局面不断得到缓解,是生猪价格逐步回升的主要原因。二是仔猪成本不断增加。2015年以来,伴随着母猪存栏量的下降和整个行业对未来价格看涨的预期,仔猪价格持续攀升,整个上半年仔猪均价同比上升近1成。仔猪成本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户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成本,对生猪价格上行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三是养殖户看涨预期强烈。随着4月以来生猪价格的持续反弹和生猪供求关系的不断改善,养殖户对后市猪价一直持乐观态度,普遍预期生猪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养殖户压栏待涨心理较重,加剧了猪源阶段性偏紧的局面。

在同一时期,我国蔬菜和鸡蛋等食品的价格也大幅上涨。蔬菜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5.9%,同比上涨6.8%,鸡蛋价格也同比上涨了10.2%。国家统计局表示,一部分地区的高温和暴雨气候对产量和流通造成不利影响。

简评:案例反映了供给变动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起生猪供给变动的因素有成本、预期,养殖户前期减少产量等。蔬菜和鸡蛋等食品的价格上涨是因为天气导致供给减少。

2.荔枝丰收,果农却不开心

古诗有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古代,荔枝的“珍贵”可见一斑。但是在2015年夏天,正是荔枝上市季节,但部分荔枝果农们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在漳州市荔枝主产区的诏安、云霄、漳浦和龙海等地,绝大部分的果农都遭遇荔枝滞销情况。

2015年夏天天气高温少雨,让诏安的荔枝成熟期提前了近10天。这个成熟期与粤东一带重叠。而往年客商收购荔枝的路径是先粤东再到诏安,但今年两地荔枝同时集中上市,来诏安收购的客商便减少许多。这自然也影响到漳州其他地方的荔枝销售情况。同时今年荔枝树产量高,有的果农今年产量同比增长约50%。面对增产,果农却不开心

简评:农产品价格一般缺乏弹性,所以当供给上升时,需求改变很小。所以,当农产品供给量 增多时,会遭遇滞销,价格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很大,导致总体收入不变甚至下降。

3.粮食减产却增收

2003年10月,中国农产品价格突然强劲大范围上涨。

1998年到2003年,粮食价格低迷造成农民种植谷物的积极性减退,改种回报比较高的经济作物或弃农从事其他行业,粮食产量近3年也在逐年递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粮食产量8 613亿斤(1亿斤=50 000 000千克),比上年下降529亿斤,是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最低的一年。

粮食减产使得粮价自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于是,2004年秋天粮食收购价格比往年高出很多,尤其像大豆、葵花这样的经济作物,涨幅都在30%以上;水稻每斤由0.6元涨到0.8元,玉米由0.38元涨到0.45元,大豆每斤由0.9元涨到1.4元,芝麻从3.00元涨到8.00元,葵花从0.8元涨到1.3元。

虽然粮食小幅减产,但农民收入不减。据报道,某农垦总局的农户收入至少增加了20%。农民们纷纷表示,如果每年价格都这么好,他们就继续种粮。

简评:同上例相反。当粮食减产时,市场供给下降,而需求改变很小。所以,当农产品供给量 减少时,价格上升,并且上升幅度较大,导致总体收入增加。

4.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一般情况下,粮食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必要时由国务院决定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当粮食市价高于保护价,则按市场价收购;当市场粮价低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委托符合一定资质条件的粮食厂商,按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收购农民的粮食。

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全国物价系统农产品成本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至2012年,农民种植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亩现金收益累计增加62%,年均增加10.1%。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的资料表明,2007年至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1个百分点。

2015年国家继续在稻谷 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简评:这是一种最低限价。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获得连年丰收,2004年到2006年,3年内粮食累计增产1 335亿斤,供过于求,粮食价格已经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如何稳定粮食生产,避免重蹈谷贱伤农 的老路,成为决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粮食波动发展的历史看,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连续丰收之后必然伴随着连续的减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谷贱伤农”情况的发生,连续的丰收导致了粮食的相对过剩,使得卖粮难的现象一再发生,从而导致丰年歉年有序循环的规律。国家决定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正是为了预防历史重演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练习与应用

一、名词解释

1.需求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

2.需求价格弹性

3.单位需求价格弹性

4.恩格尔定律

5.需求的交叉弹性

6.均衡价格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情况将导致供给的减少(  )。

  A.消费者收入的增加  B.技术的变化

  C.成本的下降  D.替代品价格的上升

2.供给曲线的位置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  )。

  A.厂商的预期  B.生产成本  C.技术状况  D.以上三者皆是

3.下列不会引起牛肉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为(  )。

  A.牛肉价格从每千克20元上升到每千克30元

  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医生说多吃牛肉有损健康

  D.汉堡包价格从每个5元跌到每个3.5元

4.所有下列情况将引起大豆的供给曲线移动,除了(  )。

  A.大豆的市场价格提高  B.大豆的互补商品价格下降

  C.增加20%的工资  D.大豆获得丰收

5.若小麦的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那将(  )。

  A.导致小麦价格的下降  

  B.不会改变小麦的产量

  C.导致小麦供给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商品的供给

  D.导致玉米的供给量增加

6.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应为(  )。

  A.P=60,Q=10  B.P=10,Q=6  

  C.P=40,Q=6  D.P=20,Q=20

7.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

8.某月内,商品X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商品X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商品X需求数量(  )。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9.假定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了Q1,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上,买者的购买量Q满足如下关系式(  )。

  A.Q < Q0  BQ = Q0  C.Q0 < Q < Q0 + Q1  D.Q = Q0 + Q1

10.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的需求曲线相切于F点,那么,两条需求曲线在F点的点弹性(  )。

  A.相等  B.不相等  

  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无法比较

11.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了20%,此时他对商品的x的需求量只增加了10%,商品X是(  )。

  A.正常商品  B.低档商品  C.吉芬商品  D.边际产品

12.如果市场上有两种商品X、Y,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时,商品Y的需求量减少,而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商品Y的需求量增加,则可以猜测(  )。

  A.商品X、Y互为替代关系  B.商品X、Y为互补关系

  C.商品X、Y不相关  D.难以确定

13.商品X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则下列图中,哪个可能是商品X的供给曲线(  )。

  A.图像说明文字 B.图像说明文字 C.图像说明文字 D.图像说明文字

14.若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2,则(  )。

  A.商品X和Y是替代品  B.商品X和Y是正常商品

  C.商品X和Y是劣等品  D.商品X和Y是互补品

15.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1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2亿元,对商品X的需求数量上升了30%,该种商品是(  )。

  A.必需品  B.高级品  C.劣等品  D.吉芬商品

16.会使供应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之一是(  )。

  A.需求萎缩  B.需求扩大  C.投入品价格上升  D.生产技术改进

17.在线性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在需求曲线上的各点的价格弹性值是(  )。

  A.常数,但正值  B.变数,但正值  C.变数,但负值  D.常数,但负值

18.下图显示市场的现行价格是Pl,按照这个价格,存在(  )。

2-21

  A.Q3-Q2单位的短缺  B.Q3-Q2单位的过剩

  C.Q2-Q1单位的短缺  D.Q2-Q1单位的过剩

  E.Q3-Ql单位的短缺

19.上图显示市场的现行价格是P1,按照这个价格交易的数量是(  )单位,对于这个交易量,消费者本来愿意支付的价格是(  )。

  A.Q3P1  B.Q2P2  

  C.QlP3  D.Q2P3  

  E.Q3P2

20.政府规定最低价格,会使(  )。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  B.供应不足现象消失

  C.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  D.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

三、简答题

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均衡的?

2.运用供给和需求曲线来说明以下各事件会怎样影响黄油的价格、销售量及购买量:(a)冰淇淋价格上升;(b)牛奶价格上升;(c)平均收入水平下降。

3.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1)产品X变得更为流行;

(2)产品X的替代品Y的价格上升;

(3)预计居民收入将上升。

4.为什么长期需求弹性与短期需求弹性会有不同?假设有两种商品:纸巾和电视机,哪一种是耐用商品?你预料纸巾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大,还是长期需求价格弹性大?为什么?电视机的需求价格弹性又是怎样的呢?

5.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6.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分别举例说明。

7.简述非线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弹性的几何求法。

8.“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9.我国每年的猪肉价格都按照“上涨—下降—上涨”这种规律来波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0.股市有一种追涨现象,即有人喜欢买价格上涨了的股票。这是否说明对这些人来说,股票是劣等品?奢侈品?吉芬品?为什么?

11.在我国进行价格体制的改革中,为了增加那些在市场上供给数量相对缺乏的政府限价商品的生产,一部分学者提出:只要把政府的限价取消,这类商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请分析这样改革措施的可行性。

四、计算题

1.假定某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函数为Qd=20-2P,供给函数为Qs=-10+4P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预期未来的价格会上升,使需求函数变为Qd=38-2P。求出该商品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政府税收的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4+4P。求出该商品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2.假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_{d}}=100-2P,试计算:

(1)当价格在20与30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

(2)当价格分别为10、25、40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3)根据需求函数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分别求出价格为10、25、40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并观察与(2)的结果是否相同?

3.假设某商品的供给函数为{{Q}_{s}}=-100+20P,试计算:

(1)当价格在10与20之间的供给价格弧弹性;

(2)当价格为25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

(3)根据供给函数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价格为25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并观察与(2)的结果是否相同?

4.设现阶段我国居民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1.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3.0,计算: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高3%对新汽车需求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提高2%对新汽车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14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算2015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5.假定对应价格P与需求量Q的连续可微的需求函数为P(Q),利用数理方法说明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6假设某企业面临的需求函数为q=a-bp,为什么该企业在需求曲线缺乏弹性的部分经营不可能产生最大利润。

五、扩展题

1.已知某粮食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Qd =50-PQs =-10+2P

(1)求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若政府实行最低限价P=25,

(A)此时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B)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

2.设供给函数为S =2 +3P;需求函数为D=10-P

(l)求解市场均衡的价格与产量水平;

(2)求在此均衡点的供给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

(3)若征收从量税t=1,求此时新的均衡价格与产量水平;

(4)求消费者和厂商各承受了多少税收份额;

(5)用图来表示上述的结论。

3.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迅猛的上涨态势。根据中国新闻社一个记者的追踪调查:一车西红柿,千里进京,生产成本为每500克1元。送菜进城的菜农每500克赢利为0.1元。然而,西红柿在从批发市场到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其价格却“野蛮上涨”,连翻几个跟头,从1.1元涨至3元。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从需求、供给和一般均衡的角度分析这种涨价现象。

目录

相关技术

推荐用户

同系列书

  • 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

    张德 王雪莉 张勉

    《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一书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主要职能、理论和应用,具有结构新、观点新、实践新等...

    ¥42.00
  • 微观经济学

    李健

    本书共12章,内容包括经济学导论、需求与供给、弹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

    ¥49.80
  • 管理沟通--理论、技巧与案例分析

    丁宁

    管理沟通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如何借助沟通的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39.80
  • 简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

    李昌兴 仝秋娟 冯锋 谢卫强 李立峰

    本书共分9章,第1章至第5章是概率论部分,内容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

    ¥34.00
  • 会计学

    张悦玫 刘艳萍

    本书根据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工商管理教育的特点,每一章都包括引导案例、正文、讨论案例和思考练习题,...

    ¥49.80
  • 财务管理——原理、案例与实践

    李延喜、张悦玫、王哲兵

    本书吸收了最新的财务管理理论和研究动态,系统介绍了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全书共分为五部分(16 章),...

    ¥49.00
  • 公司理财

    王满

    本书以经典财务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公司理财实践,从培养学生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为出发点,对公司理财的基础知识和基...

    ¥49.80
人邮微信
本地服务
人邮微信
教师服务
二维码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